首先我想说明一点,古人所说的焚香或者烧香,一般是指隔火熏香,《香乘》对此亦作了解释。自唐宋以后,古人一直都提倡隔火熏,“香在取味,不在取烟”,“只闻其香,不见其烟”,“纯烧沉水,勿令见火”等等字眼常见于古书丹记。从香味的角度,熏香确实比线香来得纯正,特别是那些高端香材,隔火熏可以保持香材的原汁原味,这就好比我们烹饪一条野生的鱼,最好的方式就是清蒸。
从空气污染的角度,线香产生烟,PM2.5都超标,肯定不如隔火健康。但我并不排斥线香,相反,有时候我更喜爱那一缕青烟所带来的幽静脱尘之感。在欧洲,很多绅士喜爱抽烟斗,其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烟斗是男人的呼吸”。如果一个人抽烟斗时常熄灭,一般都是因为抽之过急。需要放松身心,调整好自己呼吸,随着自己的呼吸享受烟斗,一个老手不会在一斗烟抽完之前让它熄灭,并且磕出来的烟灰是均匀的粉末状。尽管烟丝燃烧所产生的烟远远大过我们的线香,但它依然被看作是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具备从容、内敛、思考、自然的品质。国外的烟斗和我们的线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我建议大家平时点线香时候,人跟线香的距离宜远不宜近,最好不要凑着鼻子品闻,多烟燥气。蔡京深谙此道,故有“无火之香”。
写到这里,线香也快燃尽,拙文一段,用以结束这个话题:焚香一炷,就案学书,其烟高举,凌空直上,芳馨之气,顷刻靡室.忽焉有风婆娑,则香烟四散,如练凝漆,髣髴兮若蓬莱之云岚,飘渺兮若游龙腾东溟.然后离散转移,出于户牖,飘举升降,乘凌高城,或徘徊于丹楹刻桷之间;或周旋于断壁残垣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