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十九回,梁山泊的首任寨主王伦下线。
梳理他的在《水浒传》原著中的轨迹,不难发现,他的命运,是自己把自己逼到绝境,是自己断送了自己的性命,而林冲和吴用不过是顺势而为。
王伦本是个落弟的秀才,因受柴大官人的帮助,来到梁山泊落草。后来杜迁、宋万、朱贵加入,对他言听计从。他早已习惯了一个人呼风唤雨说了算。而林冲的到来,似乎打破了这种宁静。
东京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由于得罪了高俅,被发配到沧州牢城,高俅等人为了斩草除根,放火烧掉草料场,林冲怒杀几人后,一路奔逃。在柴进的举荐下来到梁山泊。
本以为王伦会高兴迎接,没想到对方却因“粮少房稀,担心耽误对方前程”为由,下了逐客令。后来杜迁几人求情,王伦让林冲三日之内交上投名状。然后才勉强同意林冲入伙。
林冲在梁山泊过得也不太如意。
原著中第十五回提到,吴用去找阮氏三兄弟。阮小二提起梁山泊,他兄弟几个要去入伙,听得那白衣秀士王伦的手下人都说道他心地窄狭,安不得人。前番那个东京林站上山,怄尽了他的气。王伦那厮,不肯胡乱着人。因此几人也不太想去。
原著中第十七回,林冲的徒弟曹正开了一家酒馆,遇到杨志,杨志说起,生辰纲失陷后,想投梁山泊。当初王伦苦苦相留,不曾落草,如今脸上有了金印,若去投奔,好没志气。因此进退两难。
曹正便 说:“有人传说:王伦那厮,心地偏狭,安不得人。说我师 父林教头上山时,受尽他的气。”然后建议杨志去附近的二龙山宝珠寺。
从开始时的刁难林冲,林冲忍气吞声,到阮小二和曹正口里的说辞,都无一不在说明王伦是心胸褊狭之人。
如果人少时,可能没谁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现在来的是晁盖等七个人。加之晁盖声名远播,仗义疏财,又有吴用、公孙胜等人帮助,人多势众,王伦还拿之前的说辞应对众人,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林冲的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积蓄已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在沉默中爆发,注定在沉默中消沉。这一次,林冲发飙,是因为他受不了,也看不下去了。
《水浒传》第十九回写道:
次日天明,林冲去拜访晁盖等七人。吴用故意说,如果王伦不收留,几个便会离开。林冲当时心里早有主张,他说:
“众豪杰休生见外之心,林冲自有分晓。小可只恐众豪杰生退去之意,特来早早说知。今日看他如何相待。若这厮语言有理,不似昨日,万事罢论;倘若这厮今朝有半句话参差时,尽在林冲身上。”
吴用劝说,林冲心意已决。
于是有了后来林冲拿住王伦骂道:
“你一个村野穷儒,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骂完王伦后,去心窝里只一刀,戳死在亭上。
梁山泊首任寨主就此谢幕。
古话说:“自作孽,不可活。”
王伦心胸褊狭,想独 据梁山。以寨主自居,无豪杰义气。他的命运是他性格使然,也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越来越多的好汉走上梁山,梁山早已不是一人之梁山,而是众多好汉的集聚地。
它需要有更强的领导,形成更完善的架构,让每个人各安其位,让好汉身有所依。
而林冲不过是在恰当地时候出了手,解了气,顺了势。
梁山泊也将迎来人事大调整,下一任寨主晁盖是否更合适、更胜任,就有待读者去评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