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大姨
两点三十分,我接到哥的电话,说大姨在西安某医院去世,享年85岁。听后心情慕名陷入悲伤,瞬间抓东拿西,不知道该做什么,觉得做什么都无所依托。可能血脉相亲的道理也在于此,即使远在千里,多年不见,内心里的疼忽然而起。过了大约几分钟,哥的电话又打过来,嘘嘘叨叨说没有见最后一面,心里甚是疼痛遗憾,少时扶持,指引自己成长几十载的人,突然走了,心里突然一种不适感涌上心头。。。。。。人与人的差异在于,有的人感性且长情,易于动情;而有的人无情且不懂情,而第一种人往往活的比较辛苦,内心丰盈与现实的不一致。
想过要到千里之外去悼念,可是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公历11月,大姨刚过完84岁大寿,那一次大姨一直在医院,从医院接回家过了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所有亲朋云聚,而我亦在千里之外,未能亲临,这么多年,把异乡当故乡,都不知道故乡在何处,家在何方。遗憾随着年岁越来越多,不是心性平淡,只是看多了聚散无常,以为人生不过就是一程一程的陪伴,握不住现在,掌控不了未来,自己的存在也许亦如尘埃,去留并不会引起太多波澜,所以喜欢静待在自己的世界里,看外面繁华的世界,繁华也只是别人的,我与此无关吧!别人也并不介意吧。自己偶然的出现或是意外的离去,并没有那么多人深深的想起吧!
记起第一次听到大姨,那是在一年儿时夏天,我和爸妈在农地里给红薯施肥,妈妈说她的大姐在西安省城。那时候,省城那是多么让人神往的地方,爸爸妈妈都从未曾去过,爸爸妈妈的言语里洋溢着渴望与羡慕。那时,我就在心底里暗下决心,长大后我一定要去省城那个地方。
记忆中的每一次,大姨妈回到乡下,总是会给我们这些侄儿、侄女、外甥们带来省城的糕点、糖果,那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我们这些乡下的野孩子能吃到平时很少见的零食,那不就像过年一样开心。大姨妈也总会给她的弟弟妹妹带来衣服,要么是新的、要么是旧的,但是款式与成色在那个年代,在乡下都是少有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姨给妈妈买的一块上好的绸缎布,花色非常艳丽漂亮,妈妈甚是喜欢。其实,妈妈是一位非常讲究的女人,即使在那个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妈妈的衣服永远能穿出不同的感觉,且一直多年喜欢擦脂抹粉,一直钟爱紫罗兰的粉。妈妈把大姨妈给她从省城买的上好绸缎,找了当地最好的裁缝,做成唐装棉袄,款式别致,妈妈直到现在还穿,花色还如几十年前艳丽,而我回家,也喜欢翻出这件唐装棉袄穿,全然不像是几十年前的。也许这件衣服妈妈要一直保留下,那就是对大姨妈永恒的念想。在念想与纪念的意义上,物品永远大于金钱,睹物思人源于此吧;而文字的纪念功能又进步一步深化了物品,即便过去十年、百年、千年,看到文字,那年此时,呼之欲出到眼前,即使不到眼前,也能浮想联翩。在这个金钱味日益浓的时代,一切都是速食,一切都求快,一切都无迹可寻,亲情、爱情、友情大都如此。
当然,后来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到了省城西安。在西安都市,大姨妈带着她的大女儿、二女儿去探望我,每人给我50元,那时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对我来说。后来,毕业,我又来到省城,寄居在大姨妈家一段时间。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晚饭,她总喜欢熬红豆稀饭、、炒菜、大馍。其实,那时,大姨妈家并不宽裕,但是,我们乡下去的亲戚总是尽力照顾,每一个人都受到过恩惠,真正做到长姐如母。那时候大姨妈六十多岁,还外接给肯德基做纸盒,下班回去,我总是会帮她叠纸盒、糊纸盒,边听她讲妈妈小时候的故事。这是我唯一次与大姨妈接触时间长的一次。
后来,工作、生活似乎日渐忙碌,见面从一年的多次、三次、两次、一次,甚而几年不见。生命中的人也许就是这样渐行渐远,以为所有人总会在需要想见时一定会见到,其实,我们常常忘记了生命无常这样的道理。记忆里深刻的又一次,是我生孩子住在医院,七十多岁的大姨妈还跑到医院探望我们母子。虽然眼睛已经昏花了,但是亲手给我儿子缝制了两个包被、一个红肚兜、大中小的棉袄棉裤,她的针脚细密,做工精致,红肚兜颜色搭配非常漂亮,这些东西都像是从市面上买来的一样。还一直谦虚的给我说,做的不好,将就给孩子穿,那个的年代的人都很重情、也顾及体面。
最后一次见面,是我来到江南,几年后,儿子已经大了,一年夏天回去探望。大姨妈已经明显比以前老很多,亲自给我做了一桌菜,说都是我爱吃的,后来儿子说要喝汤,我训斥他,说我们北方人是不喝汤的,这是南方的习俗。大姨妈忽然就很生气说,怎么不喝汤的,立马起身做了紫菜蛋汤。那一次聊了很多,大姨妈拄着拐杖,在城市的车水马龙里穿梭,把我送到车站,她怕我带着孩子迷路。其实,她不知道我早已经长大,这么多年,去过很多地方,都是独自一人,而从未迷路过。这是我与大姨妈最后一次告别,这也成了生命中最后一次诀别,
大姨妈生有四个女儿、无子,一生勤俭持家、寛德仁厚、她的弟弟妹妹、弟弟妹妹的孩子都受惠过她,所以,每一次她的大寿,总是会宾朋满座,值得人尊敬的人,人必一生敬之、怀念之。六十岁时,夫君去世,时至二十五年后她追随夫君而去。哥哥第二次打电话过来,有点哽咽,说不是大姨妈,也许他不一定会在省城,这三十年来受到过大姨妈的帮助与教导不计其数。有些人,不善于表达,但是别人做过的细小的事,总是会铭记于心一辈子,这也许就是有情与无情的区别。趁我们还在,去见自己想见的人、去看自己想看的风景,金钱永无止境,人命有穷时,我们永远不知道幸运与意外哪一个先到来,而认识过的人总是一年比一年少,愿我们修心来路,且行且珍惜。
希望大姨妈,一路走好,久不提笔,写的凌乱,仅以此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