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本文不涉及《空中飞马》一书的谜题解答,但对情节有较多讨论,请谨慎阅读。
推理小说发展到今日种类繁多,有一类争议与喜爱并存,便是“日常推理”。谜团大多缘起自生活中的小事,少有凶杀重案般的刺激,但也多了从细微矛盾中抽丝剥茧出真相的奇趣。
从短篇到长篇,推理小说的长短不一,而有一类能够兼顾长与短,就是“连作短篇集”。一本作品中包含数个短篇,更方便一口气读完。但各个短篇间又有情节上的关联,甚至有深深埋下的伏笔。好的连作短篇集,能够在全书的最后掀起惊人的逆转,打破此前篇目的看似无关。
如果说黄金时代的欧美推理盛产各类熟男神探,那么到了日本,“少女”则成为了推理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元素。本来在日本文学中就承载了诸多寓意的少女形象,涉身于案件之中,更滋长出别样的魅力。西泽保彦笔下的高濑千帆,麻耶雄嵩的独眼少女,都是耀眼案例。
于是,日常推理+连作短篇集+主角为少女,三个颇为吸引人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给了人不问质量就想一读的强烈冲动。
如果再听说,有本书符合上述要求,同时是日常推理类的先锋之作,解谜在平均水准之上,并且少女心境写得颇为微妙传神,作者是不公开身份的“覆面作家”,并且名字是薰……
那这书是读定了。同时还要期待该系列的后续作品,并对作者其实是在读女大学生之类的传言表示肯定。
然后,该系列第二作如期出版,并获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原本匿名的作者终于决定摘下神秘面纱,上台领奖。
并且长成了上图这个样子。
不错,这位大叔就是“少女作家”北村薰,上述那本小说就是他的出道之作《空中飞马》。
而读者观感,也从望穿秋水,转变成了五味杂陈:你一个时年四十岁的高中教师,怎么就匿名写起十九岁女大学生来了呢?
更何况,还写得少女气息十足。
比如甫一开头,便是免除高中早起之苦不久的女大学生的赖床感想:
再也没有比每天早上在枕头上磨蹭脸颊更舒服了,我还清楚记得,发丝滑过脸颊,熟悉的枕头上印着我脸孔的形状。
再如第二个短篇《砂糖大战》中, 从头到尾,主人公“我”一直在因为高估了夏日温度,穿了件“纯白底滚深蓝边”的无袖上衣,与他人穿着不同而苦恼。还会注意到身旁男高中生的视线,坐下休息时会想着自己会不会被别人误会成在等待男朋友。
还有以下这种,少女感强烈到简直可以直接被京都动画翻拍,并且一定要是山田尚子担任导演的片段:
这段时间,牛虻一副我的脚归它所有的模样,忙不迭地在我的膝盖和小腿之间爬来爬去。结果,我效法伊索寓言被熊袭击的旅人,采用了B(静止不动)。因为,我认为牛虻大概不会攻击什么也不没做的可爱少女。经过了神经紧绷的一分钟,牛虻振翅飞走,临走之际,还叮了我一下。
再也不相信牛虻了!我怒气冲冲回家,皱眉涂药。
同时,在大学专攻日本文学的“我”,也会有不少在读书方面并不唐突的强调:
我搭乘地铁,坐在空荡荡的车厢里,打开中村真一郎的《读书吉日》。我决定从今年一月一日起,尽可能一天看完一本书。我将一张活页纸贴在房间的书桌旁,写上看完的书名。不过,因为《安娜 卡列尼娜》(在今年二月份花了一个星期才读完)也算一本,所以要达成目标相当困难。
对于“我”的方方面面的描写纵横全文,编织出了一位短发、“长得还算可爱”、家境不错、喜欢文学、能够独立思考的女学生形象。
而这应该也是北村薰尤善刻画的形象。“我”与落语师春樱亭圆紫系列一共出了六本,是北村薰笔下本数最多的系列,并且从出道作的《空中飞马》一直绵延到2015年出版的《太宰治的辞典》。
此外,在他颇为出名的贝琪小姐三部曲中,女主人公华族少女花村英子,也是类似的形象。只不过时代更为靠前,整个系列较之少女的心境,也更关注二战前日本振奋又躁动不安的气氛。也正是三部曲最终作的《鹭与雪》,帮助北村薰在陪跑多年后,终于在2009年摘下了直木奖。
在对“我”的大量心理与细节描写之外,“我”与本系列真正的侦探,落语家春樱庭圆紫大师的互动,也是看点之一。
落语是在日本流行的传统曲艺,与单口相声类似,不过格外讲究揣摩、诠释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故事的起源,是六十多岁的大学老师,邀请“我”参加和校友春樱庭圆紫的座谈,而“我”正是圆紫大师的落语粉丝,于是欣然接受。
读到这里本以为,和六十多岁老师熟识的功成名就落语家,大概也是大叔或老爷爷模样,然而见面时却发现:
他有一张娃娃脸,我总觉寻很容易想象他学生时代的模样。
逐渐还有这样:
这男人真无情。我回想当时的情景,虽然一肚子气,但脑海中一浮现圆紫大师的表情,就没办法讨厌他,噗嗤笑了出来。
甚至:
我和走出教师的学生们逆向而行,像个和不检点的教授有不良关系的女学生,雀跃地走上讲台。
等等惹人联想的描写。
而在《砂糖大战》中,女主一边为无袖上衣苦恼,一边在思忖自己会不会被误会为等男朋友之时,正是圆紫大师突然出现,把“我”带到了一家别致的红茶馆,缓解了“我”的不知所措:
我又在喃喃自语,缩了缩脖子,眼前突然出现一名男子。
“你看起来很冷喔?”
他确实在对我说话。我出于防卫本能,绷紧身子。
(怎么办?别理,他就会走开吗?)
我姑且沉默地低下头,连手都停下动作。
“我也有点感冒了,还好喉咙不痛。”
我猛然惊觉,抬起目光。白皙的脸孔、姣好的眉型、雏人偶的精致五官,这张现代感十足的脸正看着我。
正当读者们以为女大学生与落语家势必要擦出火花之时(台版的宣传语也的确是这么忽悠人的),在红茶店里,却发生了如下对话:
“你还在放暑假吧?”
今天是非假日。
“是的。”
“我女儿也放暑假了。”
“她几岁?”
“七岁。小学一年级。”
再往后,就发觉两人始终保持君子之交。“我”数度去观看圆紫大师的表演,并交流落语故事的版本和表演心得(这也是看点之一),甚至有时会由此引出谜题的话头。在空气中有意添加的暧昧感,或许算是终于暴露了北村薰的大叔本质吧。
最后,既然是推理小说,势必要谈谈谜题本身。《空中飞马》的谜题质量虽没到惊世骇俗的地步,但也不差。个人最喜欢的是之前数度提及的第二篇《砂糖大战》,圆紫大师在红茶店里数度猜中“我”的心中所想,颇有福尔摩斯式的韵味,且算是步步为营,说不上牵强过火。
而随后,他竟然让“我”去执行跟踪任务。意料之外的一系列超展开,令“我”和读者摸不着头脑,结尾处再给出一个合乎情理的解答,日常之谜的谜面,得到了最大化的表达。
不过,《空中飞马》作为推理小说的遗憾在于推理部分的篇幅较短。全书五个短篇都是以“我”为第一视角,前半段都是早起去学校却忘记停课、牙疼回家看医生一类的日常经历,谜题在中段才出现,而解谜已在最末。
这样的设置,给了充分刻画“我”所想所感的空间,对于推理却多少有不过瘾之感。最极端的例子,是《胡桃中的小鸟》一篇。大部分篇幅仅仅是三个女大学生暑期出游的经历,直到最后才抛出一个旅途中的谜题,并快速解答。
不过,旅途的内容写得也很有趣。这究竟算是不够刺激精彩,还是日常推理与众不同的所在,就是口味各异的读者们见仁见智的话题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常推理就是傻白甜,日常之谜的背面有时是颇为阴暗的真相。《空中飞马》在这点上也并不避讳,一点一点累积的现实感,让女主人公逐渐成长起来。
还有最后的最后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空中飞马》不仅是一本优秀的日常推理小说,更带动了后续作家的日常推理写作。1989年此书在东京创元社出版,而加纳朋子、箬竹七海、米泽穗信等作家,随后也在创元社发表了融入自己风格的日常之谜作品。
这些作家都是谈及日常推理绕不过去的名字。而北村薰的《空中飞马》,时至今日和后辈新作比较,也毫不落伍。同时,称其为日常推理的先驱之作,也毫不为过。
参考资料
谈北村薰《空中飞马》与“我” https://goo.gl/rZ1QZX
北村薰 维基百科 https://goo.gl/f0FNFm
青春以前小说/青春以后小说——米泽穗信论 https://goo.gl/oxcr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