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本主义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广泛的”商品生产,“广泛的”一词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劳动力市场的系统存在。
【注】为什么说“广泛的”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力市场的系统存在。
2.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并与之划清界限。但是,马克思经济学同样沿袭了古典经济学传统。在马克思本人的资本论三卷中,这种对古典经济学传统的沿袭达到了十分成熟的高度。
3. 古典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密和李嘉图。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古典经济学被新古典经济学“淹没和遗忘”,直到斯拉法出现了。斯拉法1960年的著作激起了剑桥资本争论,使得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开始被相关的经验研究所关注。由此,古典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进步不仅使得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也使得古典经济学研究成为一项“不断进步的事业”。
4. 现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进步:
(1)数学进步。主要是线性代数与列昂惕夫投入产出分析;
(2)国民统计数据的出现;
(3)古典经济学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关于这些问题的辩论。
【注】:我认为计量经济学在检验“古典经济学观点”中的大量运用也是一个进步。
5. 古典经济学不把自己的理论视为适用于人类社会一切历史阶段的理论(这一点与新古典不同)。相反地,古典经济学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和预测。
6. 一些(主流)经济学家(例如保罗·克鲁格曼)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勇敢地承认,他们实际上对经济的运行机制所知不多。现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与现实和凯恩斯主义传统之间的联系。
7. 本书旨在从古典经济学视角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8. 本书章节简介:
(1)第一章: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2)第二章:资本流动与社会再生产理论;
(3)第三章:马克思转型难题与剑桥资本争论;
(4)第四章:劳动价值论的经验分析;
(5)第五章: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
(6)第六章:古典经济学竞争理论的经验检验;
(7)第七章:古典经济学国际竞争理论与国际价格理论;
(8)第八章:利润率、经济增长与经济危机;
(9)第九章: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10)第十章:战后资本主义的演变。
【注】本书所指“古典经济学”,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是我的一个英国朋友指出:在国外,在某程度“古典经上济学”似乎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