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知雨
春寒交替、银雪润物、一年之始。
它应如精灵一般从大地走来,携带大地沉淀与繁衍,留下花朵的芬芳,伴随大地的精华,用一芽包裹着整个春天。
与之结缘是我一生的幸事,总想用最美的诗词或者词汇去赞美,总感觉不够。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放下杯盏或者放下心中那份执着之时,方真正品其真与懂。
十余载岁月,在茶的路上行走20年有余,闻之勐库之名,翻山越岭终相聚。品一口懂过,内心思绪万千。
茶“人在草木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懂过缺的不过是伯乐与搬运者。这一口懂过,便让我们扎根懂过十余载。
每一年最期待的无非初春,芽叶在枝头竞艳,茶农的黎明与黑夜之中穿梭,炉中那团红日、铁锅中乐篇,炭黑的双手。。。。
只为那一盏醇露,携带自然的芬芳,沉淀了冬季的大地之灵,无论身前还是天边,品之发出来的赞叹之声。
一叶芽头、装满春天
抢鲜一步,毛茶堆积渐高的案头,一壶清泉,三两好友,最终究竟是茶与人交融还是人与茶交融。
世界茶书中的唯一
日上三头,净手、静心。
择器、备茶,伏案而坐,提壶注水、出汤入盏。一盏渐入口,便有“闻风知时节之感”伴随茶汤渐入生津徐徐布满口腔,它的强烈虽不能比顶级,但这也成为它的唯一。
再一杯,如春风沐浴,微风渐进,开始有了苦底,而这一丝苦的出现,使得懂过的灵气真正展现,苦如同包袱很多人不喜欢,为何不尝试放下包袱,感受其甘、让心灵得以洗涤。
忆曾漫步懂过三尺小道,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俯瞰这片茶树在深林中的变化,聆听河流的与山川对话,这个曾经一时隔绝于世、深林包裹的村落,已然相伴了10余载岁月,天时地利人和也造就懂过的唯一。
注水出汤,再品之。之前的苦与化为回甘,弥漫口腔,两颊的生津以然更加强烈,质更胜之。名山品饮过众多,相比顶级虽有不及、然有些方面却强之,相比而言高性价也是推荐之一。
苦与甘
一杯一杯之中,已然忘却时间,融入茶汤之中。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人类进化史论,人喜欢甜不喜欢苦,虽不喜却对苦承受度强、而对甜喜刚好。
同属冰岛老寨一脉的懂过其甘甜恰到好处,而苦可以说犹如点睛之笔,让懂过恰到好处,接受度更高。
苦甜相伴正如茶友所言:“只有懂过,才能闻风柔软,看雨生情;只有懂过,才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千变万变|唯心永恒
在一杯杯注水之中,茶汤入喉之间,伴随赋有灵性的汤水在口腔之间变化,往昔在眼前浮现。
手掌间铁锅的温度、师傅熟练的技术,鲜叶在跳动之间完成脱变,然每年芽叶的相对以往都会有所不同,而我们深知,一杯醇露原料为基础,工艺是保障,储存是升华,而我们10余年来一直坚持传统工艺,并总结与不断成长,每年产品几乎售罄,也让我们前行更加专注。
一杯接一杯,不由感叹相伴20余年:“专注、专制”是初心也是目标,每一年的新茶都是新的篇章,做好传承与守护,呈现一盏甘露尤为重要。
热气在一遍遍涌出壶口,茶已进入尾声,味蕾已然适应了其变化,唯留生津、甘甜与其韵味在不断变化,弥漫心间。
懂与不懂,是懂过的诗与画,苦与甜、香与韵、茶汤的灵动成就懂过的真,懂过的真便成为古滇贡茗茶人的信念与匠心。
每人心中都有一副山水
懂过的一芽一叶在连续杯盏中释放完春的气息,口腔与记忆中懂过在重叠之间,一副书卷舒展开来。
相对于众多山头,懂过显得不温不火,隐于世间寻伯乐,也许正是此因,懂过的篇章还需要更多茶人去打开。
古滇心中的山水便是,在世界这块茶叶版图中,点亮更多的赞美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