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月亮和六便士》中,“我”作为一位怀才不遇的作家,偶然间认识了一位叫做斯特里克兰的证券经纪人。对方在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抛弃妻子,舍弃生活的一切离开所在的城市,只为了追寻真正的自我——他想绘画,做一个艺术家。
他先是奔赴巴黎,后又到南太平洋与土著人一起生活,全身心投入绘画,后来因病去世,但他在病死后声名大噪。
“我”在他成名后开始追溯与他曾经的来往、以及对他个性深刻的回顾,并写下这部小说。
这部小说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
科学家近期研究得出:艺术创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着相同的基因。
心理学家提到的“精神病态者”的时候,实际上是指某种具有独特人格特质的人群,这一类的特质包括冷酷、无畏、有魅力、专注、意志坚强、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
毛姆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笔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就是这样一个徘徊在疯子和天才之间的人物。
斯特里兰克本是伦敦一名平凡的证券经纪人,他个性内敛,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富足美满的生活,按照正常的逻辑,他应该安稳地等退休,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直至死亡。
谁也没有料到他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毫无征兆地,抛弃妻子,远赴巴黎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世俗鄙夷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并没有使他受影响,更无法阻碍他对绘画狂热的追求,虽然他最后因麻风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创作的艺术杰作却成了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
借斯特里克兰的形象,小说深入探讨了现实与理想的两冲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纯洁的。六便士,是指世俗的生活,是平凡的、约束的。
这位艺术家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于内心高高在上的月亮,舍弃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经他的理想因为受到现实的约束,被大脑的守卫兵牢牢控制住,内心既压抑又渴望解脱,但是没有合适发泄欲望的动机,长时间极度关注一件事让他渐渐忽视了周遭事物,积累的欲望使他冲破了羁绊,在某个瞬间找到自我。
突然的自我之后,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厌恶人性欲望、不屑于别人的帮助、无耻中伤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漠视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副没有躯体而只有灵魂的画像。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如果说这句话是来形容现实的冲突的话,那么斯特里克兰则是突破了这层枷锁,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灵魂。
世俗的大多数人,过分追求现实的六便士,而忘记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们只有完整躯体没有具体灵魂,好像一个半透明的空壳,半个精神上的行尸走肉。
而斯特里克兰,他忘我,不觉有具体的躯体,只觉得有一个缥缈的灵魂,存在于现实之中,却游荡在现实的世界之外。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他横即他横,流言蜚语奈我何。
这大概就是他的内心独白吧。
极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会使理想与现实严重失衡,斯特里克兰对于艺术创作已经达到走火入魔的状态,精神世界上的不断自我碰撞和冲击,使他创造出恢弘经典之作。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异于常人了。
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艺术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话,恐怕就不能够达到忘我的状态,也就创作不了惊奇的作品。疯子眼中的世界有异于常人,这也是他们的灵感来源,论伟大艺术为何物?——就是当你看到疯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时候,不禁战栗,无以言表,有一种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说不出那是什么。
小说情节是极端的,但是现实意义确是深刻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顾,二者皆可抛。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命和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但为了自由,我宁可牺牲生命和爱情。这是斯特里克兰的真实写照吗,你能够做到像他一样洒脱吗?
如果仅有一个选择,你是选择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捡起一枚六便士?
如果仅有一个选择,你是想成为疯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实现自我价值的世界里;还是想链接社会,成为追求现世安稳的普通人?
也许你会觉得我的提问很极端,但没有极端的提问就难以带来深刻的思考。如果你想明白了,那么我要祝福你,不做天才,也不成为疯子,在六便士的生活中,拥有属于你的月亮。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