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不知不觉听完了八集许子东教授讲张爱玲的电视节目,看起来应该是个电视节目,应该是个比较老的电视节目了。叫《海上名人录》,目前正在看他讲郁达夫。这个网页在我电脑里保留了好一阵子了,前几天很随机性的就开始听讲张爱玲,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曾经在大概2012年时我读过一次《第一炉香》,时隔今日都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其中的女主角叫葛薇龙。这次听完了讲课,明年的阅读计划的选读第一本就是这本了,重读一遍。并且相信在听完了课之后的阅读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我从小读张爱玲,但奇怪的是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印象都不是那么深刻。可见是因为年纪小,即便读了也读不出妙处。张式书写显然不像同期的五四作家那么革命,她笔下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尽是骨子里的人性,看起来小市民,实际上是挖掘生活后的呈现。今天的中国作家里我读过的最贴张爱玲的就是王安忆了,可也说不清为啥她还特别澄清自己和张的不同。写作这个事很与众不同,它不太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让新人换旧人。不像科技或任何其他学科,它们在人们印象里总是进阶式的,而写作常常会让人有个根深蒂固的印象,好的文字作品往往还是旧的好。
那么好在哪呢,我是说不太清楚,不过大致印象里有几个。从普通读者们的角度,好作品的第一个特质就是会使读者主动的重读,甚至三刷及以上。比如让我无时无刻不心心念念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当然也包括张爱玲以及好多好的书写者,不列举了。再一个是好的书写者的文字会时常回荡在读者的心里,总让我们琢磨。有回想必有回响,正如卡尔维诺的意思,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字渐渐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且它们也会渐渐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另外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谈资颇多,我们可以不讲具体的书,但可以把自己读过的好书中的内容换一种说法输出出去,至少会让人刮目相看,虽然有点鸡贼但也无伤大雅。读书就像姑娘们每天往身上抹各种护肤品一样,需要每天读,慢慢抚慰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