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有时人既不了解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因为失控把自己带入冲动之中,也会导致对自己放任自流。对于孩子而言,一切外界的手段或者力量都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唯有发自内在的自控力,才能帮助他们真正战胜拖延,成就自己。
缺乏自控力,是孩子任性拖延的根本原因
父母们要想改变孩子拖延的状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毕竟孩子还小,很多情况下不能做出理智的选择,而父母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有责任和义务探索更好的方式,针对孩子的个性情况,帮助孩子拥有自控力。
信守承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古时候曾子因为妻子一句哄孩子的话,杀掉了家里指望着过年的猪,这就是对孩子守信的表现。
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到信守承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超强自控力的人。
懂分寸,是最好的教养
虽然孩子还小,偶尔情绪失控也属正常,但是父母的讲述和劝说一定会对他们起积极作用的,让他们做事知分寸。否则,一旦任由孩子继续这样下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那么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任性。等孩子长大了,再想帮助孩子形成自控力,管好自己的言谈举止就会更加困难。
压制不如疏导,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如果父母不急于对孩子的事情发表看法,那么他们的确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也更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 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体谅和包容,还有父母忠诚的耳朵和内心。
真正的交流并不是交流双方都侃侃而谈,谁也不愿意信服对方,更不愿意倾听对方。有效交流要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至少一方要有耐心倾听另一方,沟通才能顺畅地进行下去。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太过敏感,因而对孩子内心的苦闷丝毫不放在心上。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小世界,也有喜怒哀乐。父母如果想要了解孩子,想让孩子打开心扉,就要认真倾听孩子,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从而与孩子和谐互动。当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听众、最好的朋友,还愁孩子不听父母的建议吗?
父母减少“他控”,孩子才能学会“自控”
孩子长大了,不可能再像小时候一样凡事都顺从父母的安排,依赖父母为自己做决定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也要不停地调整自身的角色,才能以更好的方式与孩子相处,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赖。
古人主张“无为而治”,其实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掌控就像手握流沙,手握得越紧,沙子就越是容易悄然溜走。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对孩子放手,减少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更加努力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帮助孩子提升控制冲动情绪的能力
常言道,“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所以每个人哪怕在冲动的情况下,也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让自己的坏脾气在别人心中留下永远难以消除的伤疤。父母也可以像事例中的爸爸一样,以这样直观形象的方式告诉孩子乱发脾气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从而督促孩子注意维持情绪平和。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学会控制情绪,这样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尤其是当孩子的情绪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可控制时,明智的父母一定会第一时间帮助孩子学会尊重和爱。
收放平衡,尊重孩子的天性
哪个孩子不是在玩耍中长大的呢?几十年前,孩子们总是在旷野中追跑打闹,还会下河捞鱼,上树捉鸟。可惜现在城市里的孩子被禁锢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不但远离了泥土,也远离了伙伴。如果条件许可,父母其实应该创造条件,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小伙伴们相处,哭笑打闹,这样的童年才更真实,更充满人情味儿,也能够给孩子带来美好的回忆。
当然,对于玩兴正浓的孩子而言,不但回家是个难题,有的孩子还会耽误写作业等重要的事情。即便如此,父母也不要一味地批评和否定孩子的天性,而是要寻找合适的办法,协调好孩子生活与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做到收放平衡。记住,每个人都是从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走过来的,父母理解和包容孩子于具实也就是在延续自己的美好童年。
不要赢了拖延,输了孩子
《儿童拖延心理学》是一本写给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的指南。大多数父母都不是心理学家,认识拖延症,是为了了解孩子;学习心理学,是为了让父母们理解孩子的感受。家庭不是职场,更不是战场,养育孩子也不是一件争输赢的事,打败拖延症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在想方设法对付拖延症的同时,一定要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如今,现实社会的残酷难免让很多父母走入教育的误区,即以成功而非幸福为教育的目的。这样一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极端的父母甚至会把成绩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整天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意志、情绪强加在孩子身上。将心比心,早已成为社会人的父母都很清楚,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成功不一定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我们的内心,来自对世界的热爱、对自我的认可和对他人的同情心。
不管是拖延症也好,还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其他心理问题也好,父母们都不要急着寻求解决办法,知道为什么远比懂得怎么办更重要。达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只是形式上的,如果为了这个结果使孩子变得自卑、压抑,失去原本的纯真和快乐,那就得不偿失。父母们在采取措施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小脑袋瓜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渴望得到自己什么样的反应。要知道,每一个“拖拉斯基”的背后都藏着一颗想要被接受、被认可的脆弱心灵。正处在焦虑之中的父母们一定要切记,千万不要赢了拖延症,输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