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乳品行业从业人员,今天就从行业上游养殖环节给大家说一说中国奶业概况。
中国的奶农真的是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每次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想劝他们退出这个行业,去做点别的行当。
首先,奶牛场投资成本巨大。一个存栏100头规模的奶牛场(业内算是很小的场了),投资差不多就得400-600万元。
其次,养殖环境差,环保压力大。太小的牧场环保等设备基本无法做到很好,养殖过程中所出现的污水、粪便等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对周边的空气环境也会有很大影响。而一旦处理不好,附近群众会举报至环保局,轻则面临几万至几十万的罚款,重则直接关门,天天提心吊胆搞生产。
第三,用工困难。现在除了年纪较大的中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吃苦去做这种工作环境差、工资低的工作。而年纪较大的人用工风险会高出很多,同时很多人思想较为固化,对技术不重视,难于管理。
第四,技术难题。奶牛养殖是一个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的行当,缺乏技术会导致牛奶产量很低,成本很高,会直接影响效益。
第五,没有尊严。目前国内的奶牛养殖行业被下游的乳品加工企业高度垄断。奶牛场生产出来的鲜奶只能出售给有加工资质的乳企,除此之外再无销售途径。国内的两大乳品巨头牢牢的控制着市场,牢牢扼住了广大养殖企业的咽喉。垄断之下就催生了各种霸王条款,除了价格他们说了算以外,还得从其手中采购几乎所有与生产相关的物资、设备、药品等。另一方面,还得每月接受巨头们各个部门的人过来检查,有时候连大门修的不好都会被巨头们罚款。巨头们利用垄断形成的门槛,一方面跟物料供应商和厂家压价,另一方面向养殖场加价,很多物资从他们手上过一道之后,往往都要比市场价高出许多。
巨头们吸着上游养殖企业的奶,把自己养的肥肥胖胖,却不顾上游企业的死活,也不顾行业的良性发展,毫无民族责任感可言。由于我国的奶牛原种主要受国外控制,牧草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加之国内土地资源使用成本极高,人均生产率很低,造成我们的公斤奶成本远远高于国外。国外的鲜奶经过加工变成奶粉后,再出口到国内,到岸销售价比我们未经加工的鲜奶成本价还要低。这就导致我们毫无竞争力。于是,逐利的巨头们开始大批量进口奶粉,回来再经过加工变成乳制品推向市场。这就造成了国内奶源过剩,于是国内鲜奶收购价格进一步被压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翻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各大奶牛养殖集团的财务公告,基本都是几亿甚至十几亿的亏损。与此同时,巨头们却赚的盆满钵满。
再来说说牛奶品质。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内的乳制品一直执行着高标准。加上巨头们的严要求(一来确实可以提高产品品质,二来可以借此压价),目前我们的原奶很多项实际执行的检测指标都是要好于欧盟和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标准。所以,当前来说,国内的乳制品质量是要高于进口乳制品的。所以,我在此奉劝父母们不必再费力的去海淘、代购洋奶粉。而且,近期还时常爆出洋奶粉制假专坑中国人、代购的高价进口奶粉其实是国内生产的假奶粉等新闻。奶粉,国内的就很好。
最后,给大家普及一些小知识。在消费乳制品时,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外包装。无论是酸奶还是奶制品,很多包装上都会印有“复原乳”字样,这些大部分都是用奶粉重新稀释成液奶之后再重新加工的(为什么不用鲜奶加工而使用奶粉加工,前面已做了详细说明)。新鲜的牛奶在加工成奶粉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营养损失。所以,建议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尽量选择不含“复原乳”字样、原料为鲜牛乳的乳制品。另一方面,在做不同的产品比较时,可以选择蛋白、乳脂率、钙含量高的产品。
还有一点:针对当前大家担心的牛奶中会不会有抗生素残留,国内上市的产品中除了一些小微型加工企业,大品牌出来的基本都可以放心食用。话说回来,如果鲜奶中有抗生素残留,在制作酸奶时会杀死乳酸菌,直接导致发酵失败,所以只要不是“复原乳”制作出来的酸奶,就无须担心此问题。另一方面,有些人喝纯奶会有腹泻情况,可能就是属于“乳糖不耐症”人群,此类人群可以尝试酸奶,因为酸奶在发酵过程中,会把乳糖分解乳酸,就不会再出现腹泻症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