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高启

归来后的第一课圆满完成。

定慧寺巷东口的文旅中心二楼的一喜书店灯火通明,1367年9月8日,徐达攻破葑门进入姑苏城,张士诚率两万亲兵在万寿寺东街与徐达展开最后的拼搏,最后不敌退入子城,把妻妾赶上齐云楼,一把火烧去。

庆寿寺东街后来叫甫桥西街,再后来叫反修路,1982年后叫凤凰街。

城破之际,高启在城里,这个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才华横溢的诗人,生不逢时,如此的无奈,牟复礼《诗人高启》的译者颜之楠在译后记中说高启,这是一个“中二”的少年,一个“躺平”的青年人,一个“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中年人。

1374年,朱元璋接到举报,盛怒之下处决了魏观和高启、王彝后,一个月后,朱元璋冷静下来,发现自己误杀了最能干、最忠诚的仆人。他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下令由国家出资为魏观举行体面的丧礼并安葬。魏观的家人得到了补偿。

这是极少数的朱元璋公承认错误的事情之一。令人诧异。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高启和王彝的罪责也可以被消除了?但是皇帝没说,此事仍然含糊不清,难以认定。高启的家人找回了高启的尸体,带回家安葬。

魏观、高启为什么会被处以极刑呢?常规说法是魏观建府衙,高启写上梁文太夸张,说什么有“龙蟠虎踞”啥的,但是牟复礼的书中说不是上梁文是上梁诗,全诗如下:

          《郡治上梁》

      郡治新还旧观雄, 文梁高举跨晴空。

      南山久养干云器,东海初生贯日虹。

      欲与龙庭宣化远, 还开燕寝赋诗工。

      大材今作黄堂用,民庶多归广庇中。

    “东海初生贯日虹,欲与龙庭宣化工。”!!!

细品,确实不恰当啊!你想跟皇帝真龙天子一比高下吗?

不管怎样,高启是真才子,是苏州人的骄傲!

毛泽东说“高启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第一章《明代前中期文学》中涉及明代初期文学发展的总篇幅不过十一页而已,但作者孙康宜在其中花费了近四页讨论高启。

但是很奇怪,很多中国人没有听说过高启这个名字,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不能啰嗦了,明天一早还要带御窑金砖博物馆走读,必须睡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