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曾经对我说“和你说话真的好轻松,我能把我的真实感受都讲给你听。在那之前,我还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哦。你知道的,我永远也不可能跟我的父母说这些,说了他们也帮不了我。但我觉得你能帮助我的。”
一方面我很感谢这个女孩对我的信任,一方面我又对当下父母的亲子教育感到深深地责任感。这些孩子们主动得在他们和父母之间筑起了一道墙,拒绝和父母沟通。因为一些原因,孩子们感知到了和父母的沟通不仅无效,有时候甚至是不安全的。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父母们失去了成千上万次的有效倾听机会,亲子沟通也越来越难做。
父母们也无数次的自我思考过,那到底他们该怎么做呢?其实也蛮简单的,就是学习接纳性的语言。
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被他人完全接纳的时候,往往能破茧而出,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应该怎么样成长,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接纳性的语言就好像给缺水的种子进行灌溉。水不仅仅能促使种子重新焕发生机,茁壮成长,还能帮助种子释放生命的力量,这种磅礴的生命力量的根源是种子。孩子和种子类似,基因里就隐藏着自我塑造的天赋,而接纳性的语言就是打开天赋的钥匙。
在当代教育环境下的父母们,都把让孩子明确什么是无法被允许的当成了教育成功的捷径。他们的信条就是不接纳的语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因为充满了评价、责备、批评、教训、命令等等变得不堪重负。
文章一开始的女孩的一番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说我,说我有多么的坏,我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我故意做一些让他们更讨厌的事情出来,反正他们也认为我是个坏小孩了。那我干脆就如他们所愿,做一个更坏的小孩给他们看。”
这个小女孩成功践行了一句教育谚语:孩子会成为父母口中的那个样子。
我们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想一想自己希望在教育孩子时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