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大连~葫芦岛,这一路,遇到很多特别值得记忆的人情世故。
东北这个地方,姐姐们大多都很高冷,第一感觉爱搭不理,第二感觉脸总是拉着的。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出主动勇敢的迎合,就会瞬间捕获对方的笑容与善意,所谓人与人之间的交道,一定是我们自己如何去定义和欣赏他人。
我们找了一家军嫂餐馆,一进门老板娘一个人在忙碌,明显有点儿应接不暇,其实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脸部表情,而是满脑子如何完成眼前的任务。
后来,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帮忙,客人跟老板娘攀谈中,我知道这是一家十多年的老倌子,这个地方是开业不久的。
等客人基本散尽,我俩聊了几句,因为老板娘身上全是我曾经的影子,她女儿说:“阿姨,我从十岁就开始帮我妈干活,你儿子干几次?”我对老板娘说:“我累的会直接蹲下哭,然后站起来流着泪接着干…”
短短几句聊天,老板娘眼圈红了,因为我们都是70后,都在用自己的肩膀扛着所有,她说:“我关了一段时间,想放弃了,但是出去打工,受欺负受不了,结果还是开了新的店。”感同身受。
来到小龙宫住宿,老板娘脸更长,带我们看了携程定的房间,面目表情一直是毫无波澜那种,后来我问有海景房吗?她依旧高冷的打开了另一间屋子,我被眼前面朝大海震撼了,马上决定升级,我们又临时加住一天,全程仍旧没有一丝笑容。
我说我会写好评的,这里真不错,我们又聊到一路儿子撅着嘴,我俩一下子找到了共同语言,于是我看到了她的灿烂笑容,这种慢热型服务,在东北太熟悉不过了。
给儿子配矶钓竿,找到一家超市,大哥人不错,感觉矶钓老手,结果都没给配铅坠,但他的面部老实的样子,很不像东北男人,更不像生意人,刚才下雨了,我去买烧鸡,他说高梆子好吃,于是两种我都买了,后来他又推荐其他的,我也都买了,付账的时候,他把五元钱退给我,我说不用的大哥,你们也不容易,我感觉人与人之间需要纯粹的尊重与信任,根本无需认识和了解,彼此的善良就会全盘托出。
走进兴城古城,两边的商铺全是新建,没有夜晚灯光的衍射,只能看到萧条的粗鄙商铺,走进一家小串店,里面的杯杯盏盏、小葫芦、手捻串串、香炉小饰品等,都很有点与外面满条街的低廉格格不入,挑选了两个孤品,一个手指捻串,两个小葫芦…老板娘一句话不说,一个招呼不打。
但是在我连续几次结账中,她开始主动说话了,问我哪里的?介绍了自己的很多物品是人肉背回来的,后面房子是自家老房子,本打算移民,因为老爸突然半身不遂…相似的发生更让我们聊的投机,问我多大了,我说53了,退休了,她惊讶的问我如何保养的,看起来不到四十啊!
哎呀!当时好开心,其实陌生怎么了?我越发觉得人根本不要太了解、太熟悉,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更善良、更宽容、更毫无芥蒂。
中午吃饭,大众点评找了一家4.2星的,说心里话这家炒菜绝对是正经厨子,味道可以,但是餐巾纸+餐具各收费3元/人,挺“黑”的。
一开始问询老板娘如何点菜,仍旧脸很长,直接告诉我找她们,他们负责…后来结账,我问结账可以找您吗?仍旧不搭理,我说一会儿写个好评,老板娘终于笑了,还主动把我拉到海鲜区,直接捞出一只大龙虾让我拍照…
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什么企图,而是我自己多年干餐饮,上帝给了我无数次机会“照镜子”,让我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
有句话:你看你不是你,别人看你也不是你,而你眼中的别人就是你自己。
我对这句话感悟很多,非常对的,包括我现在每天打工,无数次看到过去的自己。
但是,我知道,所有都在发生,却再也不会遇到曾经中曾经的那个曾经了。
就让过往持续进行吧!
大海不停的滚动,告诉我,什么是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