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享邑,今天由我来分享《改变1%,人生从此大不同》的第十一章,懂你,懂我,懂大家,才能事半功倍。
在开始之前,我必须跟大家反思一下,这一章节我没有读的太懂,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享。
这章一共有三个部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VS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马斯顿博士的DISC理论
D、I、S、C四种人的相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问题?
我一直理解的是,你自己做不到的,不能强加给别人去做。
我以为是指不好的事情,或者比较难的,比如我认为自己写不好文章,不能强迫团队其他人一定要写出来。
看了林老师的书才明白,这是一个沟通方式的问题。
日常很多时候都在用这几句话。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个人不喜欢电话沟通,只喜欢发文字,有时候通知工作,我会想,别人也不喜欢打电话,我给他发信息就好了。
不知道大家日常会不会这样?认为我不好意思接受赞美,所以我也不去赞美别人。
林老师说:这就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应该修正为:人之所欲,施之于人。
你希望我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你相处,我就用你这种方式和你相处,而不是用你不能接受的方式和你相处。
大家有没有印象一句形容一个人适应能力强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一个人能被这样说,就说明他在沟通中应变能力很强。
这是我特别欠缺的,不会根据每个人的特性去沟通。
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和他沟通,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方法,而不是用你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方式强迫别人去做。
那么什么是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你认识一个人,不一定能够了解他。
林老师提出的是,马斯顿博士的DISC性格分析理论。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和沟通模式。
D型人:支配型、指挥者;
I型人:影响型、社交者;
S型人:稳健型、支持者;
C型人:服从型、思考者
这四种人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
在团队中,就看我们是否了解每个人的特质,然后知人善任。
书中介绍的例子是:你要卖一台净水机,就需要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准备不同的话术。
小伙伴们,我们互动一下,如果要卖给
D型人:
I型人:
S型人:
C型人:
你准备怎么跟他们说?
大家看看林老师的答案:
这就像我们发朋友圈或者私聊朋友推广年度会员,写作课一样,抓住每个人的痛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需求来介绍课程体系,成功率会更高。
我们根据每个小伙伴不同的需求,用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聊天!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自己感觉有点乱,十分抱歉!
什么样的人就予以什么样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