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科维教授的一本关于生活和事业上的行为准则的书。这不是一碗鸡汤类,而是从心理学、行为学的角度看待积极主动这件事。下面从书中介绍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开始说起。
积极主动是我们在做事时首先想到的激励性词语。我们头脑中的积极主动是怎样的,而生活中的积极主动又会有何不同。
书中提到了美国精神病学教授维克多.弗兰克,一位在二战中关进纳粹德国集中营中,时刻面临生命终结的严酷的环境中,竟然感悟出“人类的终极自由”的体验,这种自由也就是“独立意志”的自由。这种自由突破了“刺激”与“回应”的简单的条件反射的巴甫洛夫理论,而是在二者之间多了一条积极主动选择的控制。这种选择的自由主要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
很多专栏文章都提到了弗兰克,可见这位美国心理学家的经历对大家内心的震撼。罗振宇在“得到”上(336期)也精彩解读了弗兰克《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在集中营随着各种惨绝人寰的考验,人的心理状态也随之调整。按照弗兰克的分析,在集中营的心态变化有些像患上绝症后人的反应一样,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发展成恐惧,再到会出现各种幻觉。每步发展的脉络基本上体现着人与环境、事件的妥协与适应。但是弗兰克作为心理学家能够摆脱环境与惨痛经历的钳制,在逆境中激发思维转换,许多伟大的人物在逆境中都有这种品质。
我们无法复制弗兰克的经历,但我们能选择积极主动创造命运还是等待命运的安排或坐等贵人相助。习惯于被动的人往往自断出路,往往以极为肯定的语气否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样既能自我安慰,也可以在别人仍然坚持而失败后他可以获得预言家的称号。这其实就是在逃避责任,在推卸责任,其实是内心的软弱。
既然应该积极主动做事,那么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该避开呢?书中用“关注圈”和“影响圈”做出了形象的说明。我们平时关注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严重透支宝贵的注意力,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影响圈”注意力投入不足,以至于个人影响力越来越小。当人们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头条”“娱乐”等内容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注意力被耗散。而保持专注,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有意义但又枯燥的事情上将变得越来越难。那么多的垃圾信息、电子游戏无情的占据我们大量的宝贵的时间资源。在普遍缺乏自律,缺乏外在监督情况下,将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有意义的事情上。
对自我意识层面,“我可以”和“如果”这两种句式决定着人的主动意识。“如果怎么样就好了”,这种句式意味着创造一个极佳的借口,终于让自己可以很心安理得的停下来;“我可以试着找到办法”,这种句式则说明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找到一些行动方案,可能方案有些平庸,但毕竟还留有希望,多一点的坚持,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好运。
为了实践积极主动,书中提出可以做一个月的积极主动的实验。按照书中最后中肯的建议,要在30天内做到:
1、主动承诺,积极兑现诺言。
2、绝不再抱怨指责,控制好情绪和建立良好的态度。
3、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少关注自己能力以外的事情。
实际上,积极主动本来就是人的本性,而长期的坚持则属于违反人性的。我们普通人只有通过内心的磨砺和外界不断的督促,才能持续的积极主动,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读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怎样做到积极主动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基础。既然是基础,需要我们理解透彻,把握精髓。今天停下来,决定梳理梳理对它内涵的...
- 【R】 阅读原文 【I】积极主动 【what】 积极主动(Pro-active)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