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的五个室友出门吃印度菜,不邀请我,她们是不是歧视我是中国人”?
中秋节的晚上,我、老公、儿子,婆婆吃团圆饭的时候,收到了女儿的这个微信。
因为疫情的原因,
女儿自2019年5月26号去美国,已经1028天没回家了。
她今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读大二。
大学每个学期都要换宿舍。
她刚搬进新宿舍三天,而其他的五个室友上学期就住在一起,她们之间已是老朋友了。
出来乍到的女儿,对于她们的小团伙,属于外来者
外来者是从别的集体空降过来的人。
比如转校生,插班生。
排外,是人类的本能。
我们老祖宗的基因里,就刻着对外来者的警惕。他是从另一个部落流转到我们部落的人,谁知道他是敌是友?
外来者或许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仅仅是因为“外来”的身份,就很难获得土著者的信任。
今天是中秋节,如果女儿不选择出国留学,我们现在可能围坐在一起吃月饼呢?
而此时的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忍受着孤独。
如果她忍受注了孤独,就会发现一切微不足道。
我想信,女儿一定能捱过这道槛。
2016年8月,15岁的女儿独自一人踏上了去美国读高中的路程。
北京国际机场T3航站楼,她背着书包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安检闸机口,
闸机口的这边,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为了锻练她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选择走读。
她住在寄宿家庭。
在美国,寄宿家庭是通过非营利性的第三方机构、学校、之前寄宿的学生精心挑选,择优评选出来的。
而且寄宿家庭在当地都是经过法律备案的,寄宿家庭的爸妈就是寄宿学生在美国的法定监护人
他们将对寄宿学生的学习生活承担责任。他们不仅要关心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同样要照顾你好学生的人生安全。
在美国读高中四年,由于转学的原因,女儿先后与两家美国家庭结下了友谊。
Alice是女儿寄宿在美国的第一个家庭。
Alice夫妇是非裔黑色人种,住家妈妈在政府从事儿童教育工作,住家爸爸是律师。
Alice家不做饭,不集中吃饭,速冻的火鸡、汉堡放在冰箱里,谁饿的话,在微波炉中加热。
住家一家住一楼,女儿独自一人住在二楼。
在Alice家寄宿了8个月,15岁的女儿锻练了自己生活得能力。
2017年的四月份,女儿转到另一所高中,她又寄宿到Marg家。
Mary在超市工作,丈夫在铁路局 。
Marg干净整洁,对女儿要求的很严格。
她会在冰箱里做标注,哪些食物女儿不能碰。
她要求女儿洗完澡后,浴室不许留下一根头发。
每到周六,她要求女儿出门,不能呆在家里。
不能在卧室吃零食、11点之前必须熄灯.......,
所有的不如意,女儿都适应过来。
人不仅是生物的人,还是社会的人,不仅要适应自然环境,更要适应人群,统称社会环境
适应乃是个体为满足生存需要而与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人通过改造环境来适应个体的需要,或改造自身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今天的社会极为复杂多变,对适应的要求超过任何时期。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与客观环境能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坦然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面对现实,沉浮自如,宠辱不惊,保持良好的情绪,作出正常有效的反应,能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以出色的成就贡献于社会。
这次被“孤立”事件,我坚信女儿一定能自己走出来。
果不然,15分种后,我又收到了这条微信:
“妈妈,她们都是老朋友了,习惯了一起玩,我明天一早还要去学生会开会,下午去游泳,晚上和宣宣去吃越南米粉,我先睡了。”
女儿,好样的,你不是玻璃心的女孩子。
拥有一颗“玻璃心”的女孩一般心理很脆弱和敏感,很容易被别人一句话或一个行为深深的伤害。
你是洒脱独立的好女孩!
女儿要记住:这个世界除了父母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和你产生联系,更没有义务对你表达善意。
你内心强大足可以战胜一切!
齐帆齐Ip营第三篇,1407字,总计560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