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节连着看了两部跟漫画有关的电影,一部是香港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另一部是日本电影《间谍过家家 代号:白》。虽然两部电影的拍摄风格、故事内容迥然不同,但豆瓣评分不相上下,在叙事手法上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比如影片中的动作戏占比很大,情节简单夸张,就算没看过原创漫画也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不烧脑、只烧心,不斗智、只斗勇)。又比如影片注重人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表现兄弟情、儿女情方面比那些无脑动作片高出不少段位,真正做到了既有温度,又有高度。
并且两部电影的视听效果俱佳,打斗场面精彩火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人物命运扣人心弦,都是同类型影片中制作精良的上乘之作。
尽管它们是由著名漫画改编而成的商业电影,不追求内容真实和逻辑严密,但相比日本动画片天马行空的想像力,我还是更喜欢香港电影充满暴力美学的暗黑风格。就像《九龙城寨之围城》,黑帮大佬们都是江湖老手,人狠话不多,彼此知根知底,相互提防。在暂时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勉强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
一旦有外来闯入者打破了他们的利益平衡,他们说翻脸就翻脸,不分青红皂白也要赶尽杀绝,谁要是阻挡就杀谁,完全是“三不管地带”野蛮人的作派。影片中的动作戏也是以近身搏斗为主,拳拳到肉,刀刀见血,再配上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虽然影片的故事架构和动作设计以务虚为主,但在表现人物的江湖义气和武侠情结方面却非常务实,不矫饰、不做作、不夸张,注重细节,实话实说。有的场景,仅仅是一个不经意的面部特写,或者一句朴素简短的台词,就足以产生震撼心灵的效果。
要说港片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暴力美学,就是有机团结。上周末正好听了梁永安老师在混沌学院讲的课,他提到的机械团结、有机团结这两个概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按照他的说法,我们为了养家糊口,在同一个地方上班、下班,彼此之间没有情感上的联系,就是机械团结。而有机团结则不同,大家配合默契,彼此之间的生命是相通的。
就像九龙城寨里的人,虽然生存环境恶劣,但只要你帮人,人帮你,建立上了情感上的联系,大伙儿在一起就可以称作有机团结。
其实不仅是港片里的角色有人情味儿,连演员自己也有人情味儿。不少我们熟悉的演员从年轻时就在一起拍戏,有的人成名早一点,有的人成名晚一点。他们相互扶持,一合作就是几十年,早已在戏里戏外建立起了牢固可靠的有机团结。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和默契程度,喜欢港片的人都不难感受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场景布置上也是不遗余力加不惜血本,不仅认真查找历史资料和访问城寨原住民,而且按照历史照片和访问记录重新搭建了一个高度还原的九龙城寨,使我们通过大银幕就能直观地感受到那种和贫民窟一样肮脏、逼仄、阴暗的生存环境。
可惜电影一拍完就把“新城寨”拆了,说是香港地价太贵,既无法长期保留该建筑,又不能把它搬走。早知如此,剧组咋不选个价格便宜的地方来建城寨呢?顺便还可以打造成收费的旅游景点,在供大家参观、体验城寨生活的同时,还能增加长期收入。
在我看来,这段时间接连上映的香港电影都缺乏赚钱意识。《白日之下》、《年少日记》拍的是不取悦观众的社会题材,跟商业一点儿都不沾边,从上映到现在,票房收入也就刚过1000万。
《九龙城寨之围城》倒是标准的商业片,但却没有什么经济头脑,拍个漫画题材都要劳民伤财地搭建实景,不然也不会从2021年底(开拍时间)拖到今年才正式上映。好在功夫没有白费,电影上映才几天,票房收入已经超过3个亿,估计置景成本是收回来了。
没想到在AI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浮躁功利的娱乐行业,居然还有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电影人,坚守初心,关注社会情感和人类自身的处境,以真诚务实的态度去传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善意。
他们的作品也许不够成熟和完美,但却有AI无法颠覆的思维逻辑和表达空间,这应该就是未来电影行业的希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