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反思的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会在遇到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遭遇挫折时才会意识到反思。但得到的反馈可能过少,或许几天乃至几个月才会有一次。其实,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可以进行反思的,不要把发生的小事不放在眼里,正是由于一件件小事的积累——临场的发挥、沟通的技巧、心态的调整才使得我们能够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发挥更加出色。
因此,我们就应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小事情、小细节中入手(包括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习惯性防卫、跳跃性假设),从思考的过程入手。请看以下在书中所列举的案例:
Bean刚入职不久写的日志:
第三天全力聚焦在XX乐园的规划设计和项目构思上,在这个过程中再一次验证了设计流程之重要性:先清楚why(为什么),再搞if(如果),然后how(如何)1,how2,最后what(什么)。而我往常的设计习惯中,是自己大概弄清了why和if后,直接就去how和what了。但是在团队中,必须引导每一个成员彻底弄清楚why和if,不然大家在去想what的时候会很吃力。
Bean训练反思能力之后的日志:
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1)表面问题:搞不清“做一个规划方案”和“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有什么太大的区别。(2)实际问题:如何从客户角度探讨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场景还原:在XX项目的前期构思讨论中,我对项目的推进思路是“做一个规划方案”,而准确的思路应该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3)我的错误假设:a.认为“做一个规划方案”就是在“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b.如果有区别,就是“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是把“做好的规划方案”整理成“客户可理解的方案”。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我之所以会模糊两个概念,一是没有以客户思维去审视整个项目的情况;二是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仔细地听项目总监介绍这两个概念背后的区别。
在本次讨论中,张总提出她担心如果用“做一个规划方案”的思路去推进,会导致不能全面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至少在帮助客户看清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行动计划层面,可能会有遗漏。
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
(1)会感觉因为自己的误解和理解慢,增加了团队的沟通成本,有亏欠感。(2)会内心着急,开始自我防卫,言语上有攻击人的冲动。(3)会觉得团队里经验丰富的人很多,他们会帮我把问题分析清楚的。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觉得我的亏欠感、自我防卫和依赖性导致上午的沟通效果不好。
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1)调理情绪、回到终点: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自我调理情绪。我觉得那些心理变化以后再出现时,不必恐慌。只要思考终点的样子,思考目前的状况到终点之间需要现在的我做什么就可以了,就不会被情绪左右了。(2)审视矛盾:把上午的冲突理了一遍,我认为大家都是在往终点推进,但不在一个层次。我上午没有把同事的担心和我自己的问题关联上。(3)找共同点:想明白后,我试着按照“帮助客户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发现之前自己的思路真的遗漏很多。这时,我跟张总就项目的思路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共识。并且我发现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我向张总阐述想法时,把她当成甲方,会不自觉地加入一些语气和词语来表达我们是在帮你系统地解决问题,会让思维很连贯。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在刚加入公司的时候,Bean反思日志其实侧重于描述结果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而经过训练后,他的反思能力已经非常强了,对一件沟通不太顺畅的事情,他能够从表面的冲突看到背后的原因,以及探寻这个过程中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表现的,自己的假设是什么,最后落脚到如何改进和完善。这可以总结为:回顾经历—评估结果—分析原因—解决方案—运用迭代五个步骤。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生活中充满了许多的经验素材,我们的许多判断来自于经验,但是倘若只有经验而没有反思,那么我们就会在自己错误的假设下偏离正确方向,作出错误地决策。因此,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对生活中的素材重新解读。
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坚持反思和复盘,它就会成为持续产生复利效应的工具;不坚持,就什么都不是。只有坚持,才能有惊人的威力。
(1)怎样坚持下去?
可以给自己一个假设:反思日记一定是有用的,只是我没有做对。一种向内求的思维,寻找自己的失败的原因来获得进步。
持续获得正反馈。予以自己一些短期的奖励,比如可以用简书上赚到的钱犒劳下自己。
(2)如何进行记录
1)记录内容
前面讲如实记录过程,主要是侧重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不仅如此,在这个基础上应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这是因为在进行回顾时,你能看到当时你在做决策时的的内外环境。
PS:在记录下当时思考过程时,可以参考以下作者的思考角度:
1.当时思考时,我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2)记录方法
以下为作者提供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结合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
九宫格法记录:
划分出九个不同的主题来分别记录,这样
对标记录:
这种方法用来培养习惯,你可以通过对标一些生活工作原则来代替九宫格的内容,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用来校正自己的习惯行为。当然,你可以在此基础上补充更多的板块。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定期回顾。
用做一道菜来比喻的话,前面两点讲的是需要准备的食材,后一点讲解的是烹饪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