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迷茫?“3C 理念”,帮你打破无效循环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做自媒体,却因短期内看不到成果而放弃;工作努力经常加班,却始终得不到升职加薪;认识很多朋友,可关键时刻没人帮忙......

追求 “速成”,我们难免被短期利益牵着走;讲究“效率”,一味忙碌,却在忙碌中忘却初心。于是面对困境,越来越焦虑。


《长期思维》作者凯斯・毕晓普,是奥运赛艇冠军,资深外交官和商务精英,在书中,以她的履历和视角,阐述了长期思维的重要性,不要只注重一时的结果,长期的成长才是主要的。她在书中给出“3C 理念”,即理清思路(Clarity)、持续学习(Constant Learning)、相互联系(Connection) ,结合切身夺冠经验和工作经历,为人们指明方向。

“长期成功不是靠偶然的运气,而是靠清晰的方向、持续的成长和优质的连接。” 这三大理念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可落地的行动指南。

长期思维的3C理念

1.理清思路。搞清楚什么东西对我们最重要;就长期而言,胜利是什么,对此我们要具备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明确自己想获得什么样的经历。

2.持续学习。做任何事都要具备持续学习的精神;用自身成长而非外在结果(通常让我们有机会使结果最大化)定义自己的成功。

3.相互联系。积极建立联系,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优先在人际关系方面进行投入。在生活中,把重点放在人上,如同事、伙伴、朋友、社交网络里的其他人以及那些我们尚未建立联系但将来有可能进行合作的人。我们要积极发展与他人的关系,不应拿自己与他人对比,避免深陷生活中那种竞争性的零和游戏窠臼。


一. 理清思路(Clarity)

很多人之所以努力没结果,因为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 “理清思路” 的核心,是搞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说到,理清思路考虑两个问题。

1.每天清晨叫醒你的是什么?是闹钟还是梦想?你每天在盼望着干成什么事,做哪些事让你觉得这一天过得“物有所值”?

2、你想做出什么改变?我们是谁?如何把我们与周边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为了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写满了待办清单,机械式的一件件去做,却忘了曾经的梦想,当下要做的事是你真心想做的吗?你是否觉得有意义?你是否在为你的人生梦想打拼?可曾还有激情?

有的人按部就班地上学上班,结婚生子,日子随遇而安地过。而有的人上小学时就有远大目标,我要做医生救死扶伤,从小开始读医学类书籍,高考目标上最好的医科大学,做名医,贡献自己的力量,自始至终做着实现梦想的事,目标明确,以终为始,一步步成就自己。

玲玲想做自媒体,一开始她和很多人一样学直播,忙了 3 个月啥成果都没有,就放弃了。

她 “理清思路“,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是想多个副业,还是想通过自媒体平台做有价值的分享,将来给孩子、给社会留下有意义的东西。

后来确定她就是想做提供价值的内容创作者,分享职场经验等,然后将关注点放在文章质量上,从标题到内容,慢慢写得越来越好,不过度关注粉丝量,慢慢地,她的公众号做起来了,粉丝量成指数级增长,也有了副业来源。

理清思路,不轻易被一时的结果干扰,坚定自己想要的长期结果,让自己有力量持续下去,才能实现你真正想要的。

二、 持续学习(Constant Learning)

在书中,作者提到,持续学习的几个要点:

1、考虑哪些问题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培养成长型思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

3、营造适合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学习环境。

4、在培养学习行为(包括指导、反馈、深思以及边际收益思维等)方面投入。

5、深入思考对过去所学内容进行调试,想想要摒弃什么,再学习什么。

我之前想提升写作能力,报了几个线上训练营,可当时只完成训练营的学习和作业,结束后并没有持续练习,最终没有任何进步。学习不是一次性,要持续学,反复实践,才是真学到。

确定为实现目标的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什么、怎么学,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不是偏离方向的跟风学习,别人学什么你也学什么,要与自己的长期目标有关。

玲玲学做自媒体写文章,先明确 “学习目标”,写出能吸引读者的公众号文章,不是当文学家,接着聚焦核心内容,学 “标题技巧”、“开头结尾写法”“文章逻辑结构”“用户痛点分析”等,其他无关内容暂时放下。

一边培养成长型思维,不过度关注粉丝量太少没人看,而关注文章写得有没有进步,是否提供价值,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这样内心坚定,不因结果一时不如期待而放弃。

她积极营造学习环境,周末去图书馆学习,加入公众号学习群,互相鼓励,接纳别人的真诚反馈,注意复盘,不断改进,调整自己还需要学些什么,如何进步。3 个月后,文章阅读量从几百涨到了几千,玲玲还收到了平台的原创邀请。

三. 相互联系(Connection)

很多人觉得人脉广,好办事,可真正的 “相互联系”,不是索取帮助,而是价值交换;不是 一次性互动,而是长期信任。

作者在书中说到建立链接的三大法宝。

1、留意身份之外的点点滴滴。

2、少说多听。

3、找出共同点。

1、多留意对方的需求。作者做过外交官,说到无论他们是总统、首席谈判代表还是大使,要先弄清他们的真实状况,哪些因素会早早起床,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长时间的谈判下来,他们最需要什么。多留心观察,体察到对方的习惯、需求,更有助于建立信任,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关系维护。

2、少说多听。多听,听懂对方话来话外的意思,觉察对方真正的想法,才能弄懂对方的真实需求,沟通不是自己多说,而是能听懂对方的需求,才是沟通高手。

3、找出共同点。人与人不同,合作目标也可能不同,合作需要找出双方的共同点,才有可能合作共赢。

朋友做装修设计,他的客户大多是老客户介绍。他的客户多,不是靠吃吃喝喝交朋友,不单靠人脉广, 他很注意满足客户需求,维持长期关系。

每次帮客户装修完,他会主动上门做免费检修;客户想改设计方案,他也积极配合,多倾听客户,明白他的真正需求,再给意见,不厌其烦地改方案,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还给客户介绍性价比高的材料商,甚至客户搬家,他还帮忙联系靠谱的搬家公司。他的口碑越来越好,客户都主动给他带新客户,说他很靠谱。

我之前接触过一家装修公司,设计师到家后就开始自顾自说自己的策划,我说了我的想法,他竟然一口否决,说那样不好,不如这样,也许他是专业的,但我不想要那样的风格,他还以各种理由极力说服我,说现在时兴这个等等,他以为自己很专业,但后来我说了谢谢,就给推了,我奇怪怎么还有这么自说自话的人。

“互相联系”,不是单方面的表达。合作的前提,是听懂对方的需求。

我们每个人都能变优秀,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用错了地方,没理清思路就盲目行动,没看到结果就放弃学习,没创造价值就想攒人脉。“3C 理念”,就像给努力装上了 “导航仪”“加速器” 和 “助推器”,帮你达成长期目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