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世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但多体验一些,感受往往会更加真实与客观。
之前,和一个去北京工作的朋友聊天。他一个人在那边心里十分孤独,每天对他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当时,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在北京肯定不好受,但并没有什么太直观的感受。
最近,我开始找新工作,有一家自己挺喜欢的和图书相关的企业,但是996,而且离父母比较远,还要自己出去租房子。当时面试完,心里竟然会希望对方不要给我发offer,省得我自己还要犹豫。不去,也挺喜欢这家公司做的事,待遇也还可以;去,自己一个人出去住,又是996,休息的那一天估计也只是想补觉,甚至都没有时间回家。
记得刚毕业那会我也有想过去北京、深圳工作,可现在就只想和家人朋友一起。
可能对一个男生来说,这样的想法有些不太成熟。可毕业两年来,我习惯了和家人朋友一起。第一家公司,可以说被我们学校承包了,同批的有几十个校友,包括我的大学室友、同班同学。现在回想那段时间依然很开心,军训的时候每天就像上学一样,我的正步还经常被大家笑,下班了嫌食堂饭太难吃一起去安建工附近吃黄焖鸡米饭;后来,和培哥一起来到上海的营销公司,每天一起健身打游戏,也不会有什么孤独感;接着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公司,就和父母住一起了,虽然有时会存在矛盾,但也习惯了每天下班能回家。
工作两年,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不是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加班压力什么的可以接受,但不习惯一个人独自在外的生活,也难以忍受那份孤独。
这次的面试,将我放在一个需要选择的情境中,让我对那位朋友独自一人在北京的感受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共鸣。可能是自己的体验较少,尽管年龄也不小了,但心智还是有点幼稚。
往后的人生里,要在父母身边的前提下,尽情地去体验更多。
人生短暂,青春更是如此,在死亡的那一刻,我们所有拥有的都将失去。现在看,结果很重要,但当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最重要的一定是过程。
《认知突围》里有句话:单纯地计算经历过多少日出和日落,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时间在人生刻度上留下的印记。人生的意义从来都不取决于年龄,而是阅历。有些人只需要几年的时间就能走完一些人一辈子走过的路。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即使到了而立之年,对于许多事情仍然迷茫不已。还会经常发问,我该继续现在的工作吗?我该转行吗?我该辞职读研吗……虽然迷茫是人生的常态,但这一切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是因为人生观的不完整,对指导我们进行选择的底层逻辑认识不清。
如果这套底层逻辑没有建立起来,面对人生中形形色色的选择我们依然会茫然无措。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每隔几年换一个行业,有些人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迈进,在我们看来充满迷茫的人生之路上,他们走得从容、自然。因为他们弄清楚了一点:该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一旦想清楚了这件事,剩下的就只是坚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