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知识付费?

01

知识付费是怎么来的?

其实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知识不再局限于线下,而可以拿到网络上打包售卖。比如说得到做的就是知识付费,邀请各个行业大佬,开设专栏,低价走量。

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IP、小个体的知识付费,虽说是小,也不乏年入百万的人。

知识付费也就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02

知识付费是在买什么?

其实就是买知识创作者的「经验」,背后底层是他的时间。而附加有社群、答疑、陪伴等其他内容。

核心是知识作品,可能是方法、可能是实操经验、可能是思维见解。

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和在学校读书、自己看书是类似的,可以说都是实用类知识。学完只是说你知道了,但要去实践、应用,才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

除了知识内容本身,如果服务者尽心尽责,还会提供实操答疑指导,毕竟方法是通用的,但每个人都会有个人情况和使用过程中的个性疑问。

以上二者——方法、经验和实操答疑,都是实用型内容,为了能够取得特定的结果。

而因为社群聚集的原因,除了以上,还有社交——也就是,同好交流。

03

知识付费买到了什么?

所以,知识付费买到了「经验、方法、认知」等内容,但还需要付出自己的时间、行动,才能够将虚拟收获转化为现实成果。

因为同好交往,形成小圈子。因为彼此的正面反馈,还会对这一个群体产生归属感、舒服愉快的感觉。

可以说,

知识付费买到了「虚拟内容」,这只是第一次付费。

还需完成第二次付费才完成——也就是,投入时间、精力吸收「虚拟内容」并且行动起来,将之应用,取得成果。

附带还有「愉快体验」——因为你也是「识货人、同道者」,会为了这一内容付费,说明大家同频好相处。

04

知识付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判断虚拟内容能否有助于达成目标,方法/经验/思维在什么条件下能有效取得成果,自己愿意投入多少和做到什么程度。

上一点,是核心。

下一点,则次之。

有人就有社交,上有导师,中有同学,下有用户。上帮下扶中交流,在各个层面上付出、利他,积累信用财富。

最亏的是,只买到开心。

买了知识内容但不理解吸收,不行动应用;

接触同好却泛泛而谈,除了一时的社交开心,不再有之后的情感互动、价值交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