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是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

背景

根据规划,读书并分享读后感,第六篇。

主要内容:

说清楚我到底是谁。

引言——重要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全书通过一个老人对一位肝肠寸断、生无可恋的女士的点播和指导,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上图是整本书的脉络,那图也是老人画的,算是辅助那位女士理解的工具。

为了能与真我常常沟通,我们需要与自己身体进行联结;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观察自己的思想;分析出自己的身份认同,认识到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都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就是那个“真我”。

真我难以定义,所以用了否定的方式来解释真我。

很多重要的事情,学校、父母不教,多数人也懒得想或者压根没想到要想这些问题。“我是谁”,就是其中一个。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正文:

1、“我是谁”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张国荣《我》。

“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西游记》中的唐僧。

查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网易公开课、TED视频。没找到合适的答案,倒是更加确信了“我是谁”,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

2、尝试回答——自己的角度

我是谁?“聂向冲。”——这只是我的名字。延伸一下,“聂向冲”是我个人的品牌名。代表不了我自己。

我是谁?“我是我的思想。”——那谁在思想?过。

我是谁?“我是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每一分、每一秒定义了我是谁。好像可以。

我是谁?“我是这个观察者:观察着我的思想、情绪、行为,感受着这个世界的观察者。”——好像也对。

我是谁?“是灵魂吗,在我这个身体里暂时居住的灵魂?”好像也行。

如果我这个本尊要消失在世界上,但有一个魔法可以复制一个我出来,我唯一想要保存的,物理上就是我的大脑。但我不能确定我的灵魂在不在大脑里,虽然有了大脑至少有了记忆、想法和三观。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复制一个我的灵魂吧。

所以我就是我的灵魂——看来这是目前我能给到自己的最佳答案了。

3、尝试回答——证明给别人的角度

“真假孙悟空”的游戏我们也可以玩玩。

话说有两个人站在亲朋好友面前,都声称自己就是他们认识的聂向冲。

我要如何证明“我”是“我”?

1)身体特征,比如隐藏的胎记;

2)和亲朋好友的单独私人记忆;

3)请大家问问题,看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的梦想;

4)如果文争不行,恐怕得武斗。

如果我能拿出来自己的灵魂就简单了……可是好像大家之前也并没有见过我的灵魂。

慢着,有两个我有什么不好呢?况且,即使此刻我们是一致的,下一刻读书不同,经历不同,朋友不同,就立刻不同了。这样,我还多了一个朋友。

就是我自己,不是也一直在变吗。我还挺认可这个变化着的我的。好在亲戚朋友们一直还认得出变化之后的“我”。

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以前的我了。比如,看自己字体自动“加了密”的日记,会感慨:“哎呦,那时对这件事是这么想的!”“哎呦,这个字写的,根据上下文我都猜不来是什么字了!”读自己的日记,好像在读另外一个人的故事(我想我在老家躺着的一大叠日记本了)。

我们都在不断地变,身体和思想。灵魂也不是不变的吧,只是相对来说变得可能性很小;就像“道”,像“第一性原理”。

4、做自己

记得大学读过一本书,叫《哲学与人生》,有一篇讲“人生三绝望”,很感兴趣地看了。

原来三绝望是:“不知道有自我,不愿意有自我和不能够有自我。”

很高兴,我既知道有自我,又愿意有自我,至于能不能够有自我……从我的角度看,是能的。所以,如果做得不好,全都是自己的责任。想想还是有压力的。

要这做自己的自由,便须担这自由之身的责任。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结语:

为了能让自己停下来,不要总是思考,我稍微学了点“冥想”和“站桩”。

乖乖真的有效。

冥想和站桩,都可以把非真正自我的部分停下;然后,灵魂终于出现,它观察着自己这个身体,每一个想法的走向,每一种情绪的感受。

我与“我”终于在一起了。

Inner Peac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龚华良
    龚华良阅读 97评论 0 0
  • 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往往是先知道「它」的强大,然后提起了学习的兴趣。但经常会在闷头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达不到心中...
    hugchange阅读 204评论 0 0
  • “逃吧,离开吧,实现你多年的梦想吧。”我这样想着。 我是一个很糟糕的姑娘,今年19岁,不会打扮自己,穿衣邋遢,不善...
    黑暗不透光阅读 2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