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大意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这种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在不断重复发生,我们除了告诫人们要善始善终之外,或许可以从另外的侧面来思考这一问题,难道是人们真的不愿意“善始善终”吗?当然不全是。
这其中或许有部分人是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对于事情的完成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和希冀,比如那个只会叫着“母妃救我”的太子;但其中更不乏的是那些至始至终都对理想信念保持高度忠诚的人,比如项羽、比如诸葛孔明、甚至比如《琅琊榜》里的谢玉、誉王和靖王。理想或有不同,但对待理想的那份坚守却从来没有太多区别。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靖王最终“荣登大宝”?
看过这部剧的人或许立马就可以回答出来:因为靖王有“江左梅郎”。
的确,正如剧中琅琊阁少主的锦囊所预测的那样“江左梅郎,得之可得天下”。全剧中梅长苏智商开挂的表现,确实是让我们赞叹与敬佩。梅长苏的智商或许很难被我们现代普通人所用,但梅长苏处理问题的方法乃至思路或许对于我们每个期望善始善终的人而言,都有所裨益。
在我看来,梅长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无论是针对“辅佐靖王荣登大宝”的这个巨大的项目,还是对于营救庭生、营救赤炎副将卫铮这一棘手的小项目,江左梅郎都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中有两点非常突出:目标清晰而坚定、项目管理流程规范而严谨。
与“太子”纯粹打酱油不同,江左梅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要为赤炎军翻案的,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为大梁重启一个新的政治面貌;与“誉王”只是空有权利欲望不同,江左梅郎早在进入都城之前就开始部署,在推进整体战略的过程中可谓是步步为营、缓急有序。
比如早在第一集,没有背景、实力又最弱的北燕六皇子因麒麟之才拿下东宫之位的消息传遍朝野,让“琅琊榜首”的名誉不仅仅是民间第三方测评机构的评述,更有了实实在在的优秀履历。这样强大的“事件营销”深深的打动了太子和誉王这样的目标客户。而这一切早在十二年前就开始策划。
任何一个项目从策划阶段到组织阶段、再到实施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变数,或许可能是危及项目进度的“拦路石”,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助力项目进度的“垫脚石”呢。从侯府遭遇围杀时誉王未能按照计划出现、到童路未能像其计划的那样可靠叛变……这样的情形在《琅琊榜》中不胜枚举。对于梅长苏这样的优秀项目经理来说,这样的变化或许不在前期策划之中,但却可以利用这样的变化,达到最终的目标。
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变化没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可能是誉王,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很多时候未能“善始善终”的原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仅仅是要告诫我们要不忘初心,更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善始容易”,去往“善终”的过程很难。
一个项目一旦开始了,它就像一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它就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干旱、遇到虫害、遇到暴雨甚至遭遇天火。在这个没有“项目经理”参与或者说“项目经理”不专业的照料下,如果种子最终能够成长为大树、甚至成为一个生长很多年的大树,很多时候就只能够靠“天意”。这也就凸显了专业项目管理能力对于项目成功的促动作用和价值。
因此,要想改变我们“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局面,或许不断提升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是一个可能的方向。剧中梅长苏摆动六部的牌子,在纸上推演营救卫峥的步骤与风险,在进行人力物力的安排与部署,以及不断跟进项目的实施进度,甚至不惜以孱弱之躯征战沙场,从策划到组织到实施,层层推进、稳扎稳打,最终保证了项目的成功。
在我们感叹麒麟才子之才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向他致敬,尽力去“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