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塞!北京有个超牛的博物馆,被央视《国家宝藏》遗漏了!

央视做了一套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全国九大博物馆的馆长去介绍国宝,舞台效果绚丽,小品构思清奇,总之人气旺得不得了!可是,有一家特别牛的博物馆,居然没有收到邀请!而且,这家博物馆就在北京,就在央视眼皮子底下!

这就是藏品丰富、国宝扎堆的天津博物馆——


可能我地理学得有点早,请问天津博物馆能算北京的吗?

咱不看行政规划,看距离啊!你想,如果你家住在北京南站(并非不可能),坐高铁去天津,再打辆车到天津博物馆,一个钟头足够了。可要是去个什么故宫、国博,这会儿还在过安检吧


就算离得近,天津历史那么短,面积那么小,博物馆能有什么宝贝?多半是些“地方文物”吧?

天津博物馆确实位于“地方”,可是你一踏进展厅,会觉得自己恍惚进入了“中央”!皇上用过的、赞过的、瞅过的、玩过的,这里应有尽有,堪称“故宫天津分院”!



墨玉描金佛像钵,玉色深沉,描金精美,为乾隆御赏佳品


宋克《急就章》局部,宋克是明初草书大家,图上有乾隆、嘉庆两位皇帝的印章,找找看?


青玉孝淑睿皇后谥册局部,这是道光皇帝为生母所做的玉谥册,乃极其尊贵的皇家礼制文物

再仔细一瞧,你又觉得,这里应该叫“国博天津分馆”!

横向看,天南地北,四海八荒,哪儿的文物都有!纵向看,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加明清,哪个朝代都不缺!

就说瓷器吧,天博藏瓷5000多件,中国所有朝代、所有名窑的精品,这里都有。

这两年宋瓷很火,把宋代五大名窑集齐的博物馆,放眼全球没几家,天博是其一:


汝窑瓷器釉色天青,表面细纹如冰河开裂,饶有天趣


官窑瓷器温润如玉,表面纹路开枝散叶,浑厚大气(图片摘自天博网站)


哥窑瓷器多见米黄色,纹路以黑线为主,黄线为辅,黑黄相套,妙趣横生(图片摘自天博网站)


钧窑瓷器色彩斑斓,以紫为贵,变化无穷(图片摘自天博网站)


定窑瓷器乃白瓷经典,口镶铜圈,更添贵族风范(图片摘自天博网站)


又如青花瓷,别的博物馆是按朝代陈列的,到了天津博物馆这儿,是按年号陈列的:



永乐朝的青花枇杷绶带鸟纹盘,存世仅三件,极其珍贵




隆庆朝历时仅六年,官窑器极罕见,这件青花盒是难得的完整品


天博的玉器同样“多而全”,总数上万件,从远古到民国,谱系完整,足够你编一本“中国玉器发展史”:


青玉双螭纹璧,个头大,雕刻精,汉玉中的佳品


宋代宫廷玉器比较罕见,这件青玉龙首可能是附着于其他物品上的装饰构件


元代玉器中少有陈设器,这件青玉双耳壶相当珍贵,体现了粗犷的时代风气


尤其远古时代玉器,几乎都不在天津本地出土,天博的藏品却足以和出土省份相媲美:


玉猪龙,许多人都认识,有人说存世不足百件,有人说只有二十多件,主要收藏在辽宁、内蒙古这两个出土省份,不知怎么溜达来了天津


书法绘画也是天博首屈一指的收藏品种。天博的早期书画(晋唐宋元)不太多,比不上一些兄弟博物馆,但件件是精品。

比如,人家有王羲之:


(传)王羲之《寒切帖》,东晋原作,唐摹本


“书圣”王羲之没有真迹存世,连摹本也少见,唐宋早期摹本更是凤毛麟角,拍卖价格从亿元起跳,不要说一字千金了,单字价格往往达到几十千克黄金(真的没有夸张)。

如此珍稀的文物,天博居然有两件。


(传)王羲之《干呕帖》,原被视为唐宋摹本,现被重新认定为明摹本,可惜可惜


李唐《濠梁秋水图》,李唐是南宋四大家之首,著名山水画家


非常清新的一卷《花鸟图》,作者钱选是元朝人,在文人画发展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画家


至于明清书画,天博再次展现出教科书般的实力。

我整理了过去三年天博举办过的古代画展的名称:

《画与书归明代中期吴门书画特展》

晚明绘画作品展》

清代前期绘画特展》

《笔墨真趣清代四王绘画作品特展》

《江南双盛金陵画派新安画派绘画作品联展》

《见怪非怪馆藏扬州画派精品展》

《海上风华馆藏海派绘画作品展》

这样的展览目录堪称“炫技”!是的,明清大部分绘画流派已被囊括其中。事实上,天津博物馆收藏了明清所有重要画派的几乎所有重要画家的代表作品,此外还有明清所有重要书法家的精品力作。

紧跟天博的展览,你就能轻松学通明清书画史。


曾鲸是明末著名肖像画家,画上的人是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画里画外都是画坛奇才


除了“多而全”的瓷器、玉器和书画,天津博物馆的玺印邮票文房用品同样品系完整,纵贯古今;近代文物和文献极其丰富,极具史料价值;青铜器虽然数量上无法与某些大省相比,但件件是精品,不乏国之重器。


“王戎兵器”铜玺,被一些学者认定为传世品中唯一的春秋铜玺,也是现存最早的官印,周叔弢捐赠


龙香御墨,背面有“大明隆庆年制”款识,是极其罕见的明代御墨,图片摘自天博官网


袁世凯正式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证书


兽面纹铜铙,乐器,体型巨大,流行于商代长江流域,不知怎么跑到天津来了


这就是天津博物馆的实力。

天博收藏了近20万件文物,不仅是天津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博物馆,而且在全国享有盛誉。即使你在外地博物馆参观,也会时不时见到从天博借来的文物噢!

天博怎么这么牛?

首先因为天津牛。城市牛,才留得住文物。

今天的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如果时光倒转五六十年,连“北方”二字都可以去掉。天津是近代最早开埠的口岸之一,1952年已经发展成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仅次于上海。那会儿的北京呢?工业产值不到天津一半。


白釉观音瓷塑,由雍正乾隆两朝的督陶官唐英监制,存世仅两件


其次,城市牛还不够,还要有文物。

天津本地出土文物少,但流通文物多。从晚清到民国,皇亲遗胄在此避祸,资本大佬在此消遣,文物交易异常活跃。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在天津住了七年,清宫旧藏成了他换取生活费的工具,大量国宝流散民间。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宣统帝溥仪为咸丰的妃子端恪皇贵妃所制


再次,有了文物仍然不够,鱼目混珠,真假难辨,还需要鉴定人才。

天津的文物市场培养了大批古董商人和玩家,其中不少人被誉为鉴定“巨眼”。建国后,天津文博机构大举征集文物,这些老先生给了非常大的帮助。

1960年,两位北京的古董商来到天津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说他们征集到一件乾隆朝的瓷瓶,问天津这边要不要,不要就带回北京了。(当时天津允许外地人来津征集文物,但天津有优先购买权)

工作人员觉得瓶子是个好东西,但价格太贵,要13200元,嗯,1960年的13200元,万一是仿品就亏大了!他们请文物鉴定家韩慎先来掌眼,韩先生给了意见:留下吧。

于是就留下了:


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清乾隆


见过这样的瓶子,谁还会嘲笑乾隆皇帝的审美呢?


珐琅彩是最负盛名的清代官窑品种之一,但由于存在民间仿品,鉴定也是麻烦事


韩慎先是个全才,做生意,搞收藏,样样精通,还是一位京剧超级票友。他担任过天津艺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前身之一)副馆长,鉴定瓷器只是人家的“副业”,主业其实是书画。

1962年,国家文物部门首次组织专家,对全国馆藏书画进行系统鉴别,鉴定小组总共只有三个人,韩慎先是其一,可见其地位之高。天津博物馆能够征集到那么多书画精品,韩先生功不可没。


苏汉臣《婴戏图》,苏汉臣是宋代画家,擅画婴戏,这是其唯一署名的作品,经韩慎先鉴定征集


唐寅《菊花图》,唐寅就是唐伯虎,头衔太多,概不赘述,他很少画菊花,此画经韩慎先鉴定征集


最后,天博能够拥有如此庞大、如此完整的收藏体系,还要感谢众多收藏家的慷慨捐赠。天博近20万件藏品中,至少三万件是捐出来的,有些文物品种几乎完全靠捐。

咱们来看两种比较冷门、但格调超高的文物。


与瓷玉书画相比,殷商甲骨显得其貌不扬,没啥观赏性,但它们的文化价值,懂点历史的人都清楚。在甲骨收藏量排行榜上,名次靠前的单位都保存了上万片,天津博物馆跻身第二梯队,也挺光荣,总共有1770片,主要靠捐赠。

天津这座城市与甲骨很有渊源。王懿荣是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他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投井殉国,所藏甲骨流散各地。建国后,王懿荣的孙女王福重在天津工作,把祖父遗留的350片甲骨全部捐献国家。


商代卜骨,记录了祭祀祖先之事,上面的“唐”字即指著名的商汤,王福重捐赠


甲骨文的另一位发现者也姓王,叫王襄,地道天津人。他发现甲骨文的时间可能略晚于王懿荣,但他编出了我国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簠室殷契类纂》。

虽然也搞收藏,但王襄家里并不富裕,抗战前后常有古董商劝他把甲骨卖给日本人,卖给国内高校,他都拒绝了。王襄后来说:“甲骨是祖国的瑰宝,现在没有新的发现,将来也不会发现很多,卖给那些大学,它们都是外国建立的,甲骨将来也会流失异邦,等到中国人想研究,就困难了。

建国后,王襄将800多片甲骨出让给国家,又在临终前立遗嘱,将毕生手稿和藏品总共748件全部捐给天津文化单位。


商代卜骨,“旬壬申夕,月有食”,意为未来十天里的那个“壬申日”晚上有月食,据推算应该是公元前1189年10月25日晚的一次月食,带有准确日期的月食卜辞仅有两件存世,王襄捐赠


再来看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是人们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文献,普通人看不懂,但历史价值极高,出土于上世纪初,流散到世界各地,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最多,国外几家单位也收了不少,天津博物馆还是排在第二梯队,有350件,其中大部分来自一个人的捐赠:周叔弢(弢音韬)。


隋人书《禅书杂事》,记录佛教徒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被历代大藏经遗漏,周叔弢捐赠


每次看到周叔弢先生的事迹,我都心头一颤,因为他捐的实在太多了。周叔弢是民国著名藏书家,他向各级文化单位捐了4万册古籍。这是什么概念?现在一些市级图书馆都没有4万册古籍!

最精华的一批,总共700多种、2000多册宋元明代古籍善本,周叔弢捐给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中仅宋版书就有70多种。这又是什么概念?70多种已经是台北故宫所藏宋版书品种的三分之一!

周先生对天津博物馆也不薄。他是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个人,总共256件,全部捐给天博。周叔弢还捐了910方玺印,天博玺印中的战国秦汉部分,全靠这批捐赠。周先生收藏书画不多,只捐了七件,其中竟有四件是清宫旧藏,品质绝伦。


石涛《巢湖图》,读过“四僧”一文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清初画家石涛,周叔弢身居日本占领区时,听说有人要将此画卖给日本人,心急如焚,辗转托人买下,后来捐给天津博物馆


一篇文章当然不可能说尽天博的精华,本文只是天津系列的小小开始。

前面亮相的绝大多数文物并非在天津诞生。它们要么来自祖国“中央”,要么来自天南地北、四海八荒,但它们都在辗转流传的过程中,与天津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都在这座城市得到妥善保管,得到悉心研究,成为天津文脉的一部分,成为天津人传承古老文明的标志。

最后,还是要纠正一下某些人对“地方文物”的偏见。天津博物馆确实有不少地方文物,你们不要小瞧地方文物,地方文物也是很漂亮的!


《吹糖人》,“泥人张”彩塑,民国


【小说明】文章开头说天津博物馆“被央视《国家宝藏》节目遗漏了”,当然是开玩笑。《国家宝藏》邀请了九家博物馆,除故宫外,其余八家都属于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头衔真长)。简言之,那八家博物馆表面上是省级博物馆,其实是被中央重点培养的国家级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不在其列,自然没有收到邀请。

私以为,这节目如果有第二季,天博还是很有希望滴。

大家好,我是《国家宝藏》的000号讲解员,我们下一个博物馆,再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2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9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5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6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53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88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0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2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3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54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2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