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夜坐听风,昼眠听雨

寂寞 戴望舒

园中野草渐离离,

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

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

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

长得和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

寂寞已如我一般高;

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

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正如《雨巷》中那个孤独的独行者,《寂寞》中也有一个孤独者。他会在夜间坐在窗边听着风,穿身而过,会在醒时或入梦时躺在床上,独听雨声。

戴望舒不愧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继承了象征派的象征手法,抛弃了新月派的音乐美的诗歌流派,其创作特点于戴望舒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野草其实是寂寞的外化物,由首句的“渐离离”到中篇的“已离离”到最后的“一般高”,可以看出它是动态的,是不断成长的。当野草托根于旧时的脚印时,寂寞渐生,但在青春的彩衣下,寂寞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当日子过去,寂寞却已永存,如先前的野草托根于脚印,此时的寂寞也深深缠绕着灵魂;到如今,寂寞已如我一般高了。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由最初的不以为意,到深受折磨,到最后的释然。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寂寞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最后的释然是作者终于和寂寞和解了,在不断的纠结中,作者也懂得了享受寂寞。于是他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我们终该明白如何和孤独相处。

也许是自己过度解读了,在这三段式的结构中,我似乎还读出了人生的几个阶段,如青年,壮年,老年,也许我们一生都将与寂寞为伴。

此诗看似苍凉,但却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寂寞仍在,但我已知晓了如何与它相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