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相处,你得狠一点
文丨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昨天一位来自湖南的大四的同学,给留言说了一个自己的困惑。
前几个月,自己的两个朋友因为自己彼此闹矛盾,临近毕业了,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可朋友对自己爱理不理,原来也对此解释过,后来也好声好气的争取过,可都没效果,搞的自己都心神不宁,就找到我这儿来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方法是:
——真正的邀约朋友见个面,或者借通讯工具先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让对方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尽可能的争取到缓和的机会。
——如果说该做的已经做了,该争取的已经争取了,可事情还是没有回旋,就只能一路向前。
有些事,经历多了,也就习惯了,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朋友都是不一样的,能够走很久的毕竟不多,何况彼此的长久关系都是两个人的造就的,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做到。
你想想看,小学的同学,现在还有多少能和自己玩的很好?可能有,但也许只有那么一两个,有的甚至一个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环境不一样,经历不同,眼界各异,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话题,当你缺朋友吗?绝大部分也不缺,因为一路向前的人,总能遇到不一样的人走进自己的生活。
话又说回来,像此类为了维护朋友关系而过分委屈自己的人,真的幼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当初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我今天在母校拍的照片)
我不仅一次在演讲和讲座中讲到我四年前的一个故事。
我认识一个同学,关系还不错,后来突然就不理我了,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原因是我们彼此的生活习惯和爱好有所不同,我也婉拒过几次邀约。
可那会儿看问题那是这样看的,自己也想不明白,刚开始打招呼不理,我当作是对方没注意到,连续几次,我发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还特意发了短信给他,对方回说我想多了,那一刻我才如梦方醒。
我在意这段友情,可对方却非如此,否则又怎么会对此如此坦然?
——一个人越是放低姿态去讨好,越是会被作践。
我有一个与朋友相处的法则:我想与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我不会去要求,而是我会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这个能力被认可。
于是我的选择不是去努力挽回一段关系,而是不断的想办法提升自己,去认识更多的人,与更多的人产生链接,我做到了,甚至比我当时想的还好。
在我看来,值得的人总是会值得我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但有些不值得的关系,或对方都不在意的关系,我也绝不会轻易讨好。
——朋友不仅由感情维系,更多的是价值交换来维系。
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才有机会更换自己的圈子,进入到更优秀的圈子。哪些一心只想着如何去认识更多优秀的人,而却忽略自我提升的人,往往都是徒劳。
我所说的和朋友相处,要有点狠,这个狠不是对他人,而是对自己。假如你的朋友是一个比较努力上进的人,一直不断的进步,你希望能和他一直保持好的关系,不唯是经常联系那么简单,而是要努力做好自己,摆脱单一的感情维系层面的关系,进入到价值交换的层面。
再简单的来说,一个积极上进的人,绝不会想有一个颓废之际的朋友,即便有,肯定也不长久,这不是势力,这是法则。
——要相信,价值交换是人际关系的本质。
——能够保持价值的持续交换,一段关系才会长久。
——最幼稚的做法是放下姿态去强求。
说了这么多,也许还是有人不明白,甚至还以为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那么势力,这个问题我不解释,自己体会更好。
(我今天在母校拍的照片)
当然,肯定还有人想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是可以作为价值交换的筹码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开篇就已经给了答案。
——筹码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如果有,那就是有用。
大学时,我们班有个同学比较会装系统,PPT做得也不错,我也经常介绍同学找他帮忙,后来他的朋友越来越多,有一部分是我介绍的,因为他身上有值得交换的价值。
我在学校圈子还可以,经常也有人会找我帮忙,或者咨询我问题,所以我的朋友也越来越多,答疑解惑是我的能力之一,从原来学校的人会找我,到现在全国各地都有。
我已经向你展示了两种能力,都能够实现价值交换,也就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只是缺乏深挖而已。
还不够明白?那在继续:
图片处理能力比较强,算不算?算!
热爱写作,写得不错,算不算?算!
在台上演讲的比较好,算不算?算!
热爱运动,尤其长跑,算不算?算!
英语口语说得挺溜的,算不算?算!
……
总而言之,你一定也有的,去深挖一下,然后,花些心思打磨好它。往大的说,这也是做个人品牌的一个根本。
说点题外话,2013年过来,帮助过不少人答疑解惑,也力所能力的做了一些事,的确收获了不少,有些人多少年后还愿意喊我一声“老大”,有的人多少年后,还会和我说,很感谢当初你的鼓励。
我想的是,不是因为我好,才有人感谢我,恰恰是因为有这些人的认可,才支撑我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我也很感谢这一路认识的每个人。
最后分享点自己的亲身感悟,答疑解惑这事干多了,逻辑的确清晰了不少,思考问题也会越来越深,我先说一点我自己的感悟:其实很多人之所以希望听取一些建议和寻求帮助,90%以上是希望找到捷径,让自己免受困扰。
我说这个感悟的原因不是说要让你做一个坚守的人,从此遇到任何问题全靠自己一个人去解决,绝不是,我想说的是,无论有多少资源可以运用,无论听取多少人的建议,也要明白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你得学会靠自己。
我说的你的学会靠自己,说的是即便听了再好的建议和方法,在你做到之前,都有一段不堪的经历需要你去承受,这一点,谁都代替不了。
在我看来,学习好的方法和听取好的建议,不是为了不受挫,不是为了不犯错,不是为了走捷径,而是为了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找到一个新的思路去行动,并且尽可能调整出最好的心态来面对。
因为当一个人知道在比他困难的环境中,还有人活过来,而且活得很好的话,自信是不会那么快被消磨殆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