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丘诗词连载(30):登佛顶山望东海【平水韵】兼谈格律诗中间两联的写作

佛顶山望东海,子丘拍摄

3月底4月初,子丘开始了为期8天的“浙江之行”。4月1日早晨到达普陀山,2日早晨登上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看到茫茫东海,竟全是浊雾笼罩。

登佛顶山望东海

文|子丘

欲别观音去,今登佛顶山。

天边生浊雾,岛上满苍颜。

漫步莲宫外,沉沦苦海间。

久游诗易作,倦鸟自归还。

2017年4月

【韵】平水韵,上平十五删

【律】五言律诗、仄起不入韵式

【本诗正格】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表示即可平也可仄)

说明:平水韵中别是入声字、浊是入声字、佛是入声字。


【子丘说诗6】

这种格式,大家可以参考杜甫非常好的诗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

1、国、白都是入声字。

2、胜,这里读作sheng(一声)。簪,这里读作zen(一声)


大家读杜甫这首诗,除了看平仄外,看诗歌意境、情感外,还有两个特别需要注意:

1、这首诗的对仗,十分工整,杜甫的格律诗基本首首是教材。感时对恨别,花渐泪对鸟惊心;烽火对家书,连三月对抵万金。

2、很多人都会忽视的一点,就是杜甫这首诗歌的每一联的句式,比如颔联感时花溅泪,感时是动词+名词;花溅泪是名词+动词+名词;而颈联烽火连三月,烽火是名词,连三月是动词+名词。两联的句式是完全不同的,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我不知道有没有专家这样讲过,通过对不少好诗歌的阅读,我发现——

3、律诗中间两联,不仅需要对仗,而且还需要句式的变化,如果一样的句式,读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的。一首律诗,四联,好的律诗基本不会有相邻的联句式一样。至少我没见过(当然我没见过,不一定不存在,但是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其实关于对仗的问题,就能讲很久,也有很多专家书籍讲过,大家可以去找找看。这里,我说的只是我自己在看书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些浅显的感受,仅供参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不敢一个人呆坐,时间那么宝贵,我怎么能干坐着。你不愿绑缚在一个地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不愿意qq总是空着,...
    windchimes阅读 927评论 1 2
  • 试用了一下朋友的苹果手机,一发不可收拾,从5开始,我没有错过苹果的任何一次升级产品。以及苹果系统的笔记本,有炫富嫌...
    小李非刀阅读 2,208评论 24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