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密关系中、别错把需求当做爱

爱是什么?爱是理解、包容、成全、接纳、付出、给予、善解人意、体贴、关心……爱、 有很多种解释、总之,爱是正能量,是让人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喜悦…

真正美好的亲密关系一定发生在两个有爱的人之间,当其中一方内心有残缺或缺失或创伤,那亲密关系可能就会有冲突、争端和纷争。

关系,是最能让人看清自己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镜子,我们和他人的互动,呈现出了最真实的自己。因此,如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还不够和谐,那一定说明自己在爱上还没有圆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修行。

有一句很正确的话:

他人眼中的我 不是我,

我眼中的我 也不是我,

只有我眼中的他人,才是真实的自己。

这在心理学中叫投射,我们会把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产生对他人的评价,而自己对他人的所有这些评价,都是真实的自己。

当一个人的爱还不圆满的时候,通常会出现很多对他人的需求和期待,而这些需求和期待,是需要他人的主动付出来圆满的,也是会消耗他人的,当然 这些需求和期待,也是人际关系中的隐形杀手,这些需求和期待,在不断的耗损和消耗着两个人原本最初的好感和没好。

如果其中那个有需求和期待的人,没有去修行来填满自己的内心,那么,他就会在关系中,无止境的,永远也填不满的去向他人索取,而他人也只有满足他的需求和期待 并去付出,才能让关系和谐的稳定下去,这样持续下去,关系迟早有一天会破裂的,关系最终会走向分别,因为,那个内心填不满的洞,会吸食情绪价值,来让对方持续不断的 永无止境的来满足自己,而他会把对方的这种满足视为爱,其实这不是爱,这只是吸食、只是情绪勒索、只是对对方的耗损和消耗。

而这种需求和期待,不仅会消耗对方,还会对对方形成控制,变成操控他人的工具,这在亲密关系中,是极其致命的,最好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都很放松,都不需要对方来满足自己的情绪,而且两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情绪,不需要要刻意满足和谨小慎微,而往往内心有期待和需求的那个人 是谨小慎微的,一旦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待,他就会愤怒和暴躁,指责对方不爱他,这,也是亲密关系的杀手。

比如我的父亲,只要我和他在一起,他就会对我提出各种要求,我和父亲一起出去玩儿,他拉一下单杠、就也让我拉一下,我如果不拉单杠,他就会不高兴,他如果深蹲几下,他就会也让我深蹲几下,如果我不深蹲,他也会不高兴,总之,不管他做什么,我都得跟随他一样去做。

我父亲的控制欲极强,因为我父亲内心里有很多创伤,有很多需求和期待,我的父亲会控制每一个进入他生命中的人,我和父亲在一起生活了一二十年,他的强烈的控制欲和被需求被满足感,掏空和耗尽了我的所有能量,直到我抑郁,深度抑郁,病的越来越重,直到最后,一位心理咨询师点化我,让我离开父亲,我才越来越远的离开了父亲,离开父亲以后,我开始学习心理学,慢慢的才明白了父亲的内心模式,父亲的原生家庭是很缺少爱的,而且又面临了很多同乡人的排挤和冲突,这些排挤和冲突,父亲没有去消化和疗愈,而是越来越深的在父亲的内心里,让父亲越走越偏,直到最后,父亲妻离子散,孤苦伶仃,还在憎恨所有人。

我的原生家庭是个悲剧,我也曾将近20年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阴影,直到我觉醒以后,内心的心理创伤才慢慢的去除,可是我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现在,我对父亲没有怨言,我很可怜他,但是又不能靠近他,因为一靠近他,就会被他伤害和控制,所以我只有远远的离开他,等我富有时,再去给他钱,去给他养老,只能如此了,因为我不能疗愈父亲,我只能疗愈我自己,父亲有父亲的人生,尽管结局是失败的和悲惨的,但我也只能接纳,我没有能力去修改父亲的命运,我所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过好自己,让我自己不再重蹈父亲的悲剧,让父亲遗留给我的所有的不好的模式,在我这里 全部清空归零,只留下爱和祝福以及智慧。

所以,亲密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修行,一旦发现亲密关系中有冲突,就要立马保持觉察,改变、化解、疗愈、修正,最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共同成长的,愿在看这篇文章的你,能够保持觉察、及时疗愈和修正,通过亲密关系让自己更幸福、获得更大的成就,祝福你,我爱你!

(你好,我是胡子源,33岁觉醒,终身修行者,终身学习者,终身成长者,在分享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希望你能喜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