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千年枣乡的振兴之路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各地纷纷积极探索,力求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硅”心同行赴德州实践服务团前往德州市乐陵市进行深入调研。 乐陵位于鲁北平原,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以出产优质的金丝小枣而闻名。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乐陵的古树林,这里有百年以上的古树千余株,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历史的故事。其中,关于“半尺枣”树的传说给实践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传战国时,鬼谷子曾携孙膑、庞涓二弟子云游至此,以觅半赤枣考验二人才学,孙膑摘下一颗半红半青的枣子交与师父,此树后被后人称为“半尺枣”树。此外,还有枣王树、缚龙树、一品护卫树等,这些古树见证了乐陵的千古历史传奇。

随后,实践团对乐陵的金丝小枣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乐陵是金丝小枣的原产地,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明清两代,乐陵小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明太祖朱元璋还倡导当地群众大栽枣树。据当地村民结介绍,如今乐陵小枣有23个品种,其中金丝小枣占80%以上,其皮薄肌丰,核小肉厚,清香甘甜。实践团还了解到了他们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

经队员们实地考察和村民的介绍中,实践团了解到小枣产业是乐陵市的最大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为了推动小枣产业的发展,历任乐陵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枣乡工业园,实践团看到了一瓶瓶精深加工的红枣养生饮品走下流水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实践团得知,乐陵市积极推动小枣产业从种销到加工的链条深度延伸。例如,朱集镇前周村枣农王荣昌将枣林流转给公司,不仅减轻了劳作负担,还能获得保底费和分红。乐陵市土地开发整理有限公司整体流转了1.5万亩枣林,实行公司化管理,提升了机械化程度和枣的品质。此外,快递进枣园的新模式,让小枣实现了线上交易,缩短了从枝头到餐桌的时间。 同时,乐陵市还注重科技在小枣产业中的应用。实践团参观了一处科技校园,了解到他们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小枣新品种培育推广、科技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小枣黑化技术的应用,生产出了黑化枣酒、枣醋等新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9月举办的枣博会和山东(乐陵)红枣产业技术交流大会,为产业发展搭建了政、企、研、金、农、学合作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 此外,乐陵市还积极挖掘小枣产业的文化内涵。在枣乡农民书画院,实践团看到了曾经种枣、放羊的农民用画笔描绘枣乡美景,这些村民画作成为了富有特色的伴手礼。乐陵市还计划加快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的升级改造,深入挖掘金丝小枣的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旅游文化,推动“影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深刻感受到了乐陵市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小枣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同时,实践团也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实践团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乐陵市将继续发挥金丝小枣产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益,让乐陵的金丝小枣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次调研活动让实践团受益匪浅,实践团将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学校,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大家关注乡村振兴,为实现农村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