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温柔温暖承自于奶奶。我能想到最温暖的事,就是奶奶在我儿时风湿发作时,把我的小腿抱到她怀里,温柔揉搓。
而这一幕,现在经常在我与老二之间重演。老二遗传了我的风湿,偶尔小腿酸痛,我同样会将他的小腿放入我怀中,耐心的揉搓,直到他进入梦乡。我想,这揉搓的温度,会印在他心里一辈子,成为他生命美好的一部分。
前几年的坏脾气与母亲接近,那几年的夫妻关系,似乎重现了我父母亲当年的剑拔弩张;这几年的坦然真实与奶奶接近,夫妻关系类似于爷爷奶奶间的相濡以沫。
这些切身的经历感悟,引发我思考,我们作为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生命美学?
生命之美,它是一种内心感受,只有敏感热情的心脏,才能感知。离开了敏感热情的心,生命之美,不复存在。
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奔波于琴行,画社,舞蹈社……我们想提升孩子的艺术美感,或者有些家长更直接,有一项艺术特长。在奔波的路上,我们与孩子是否发现常开不败的三角梅;我们有没有与孩子一起数过路边花朵的瓣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有没有聆听过雨点打在树叶、玻璃、泥土、皮肤上的不同声音?春秋冬夏的日出日落一样吗?傍晚天空的颜色如何变化?
这种美的捕捉能力,我想比学习一项艺术特长更重要吧。
我们给孩子报辅导班,小学开始奥数,看似学了很多知识,但思维并没有提升,也没有感受到数学之美,未能领悟到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基本能力:计算、翻译、作图;学习的品质:耐心、耐力、耐思、耐究;学习数学的兴趣:美感、成就、自信、有趣。
以上三方面的基石有没有打好?如果没有打好,我们有必要逐本溯源,而不是单纯提高难度深度揠苗助长。
每个科目有它本身的美,无论是学生个人的成就感,还是他们对学习困难的克服,抑或他们与科目老师的互动,都不失为美。哪怕是科目学习过程的不快挫折,也是美的一种,因为任何一种痛苦,都是经历与成长,让我们与真实的自我更近一步。
我想,这世间没有一种美,能与真实坦然的生命相媲美。真正走向美的人,都是从认识接纳自我开始。
但认识接纳自我的过程,是苦涩的。每一次痛苦后的领悟,就是我们走向美的阶梯。
我们如何影响孩子的生命底色,如何影响孩子的生命美学?
就像奶奶温柔揉搓我小腿时,给予我的生命之暖。而我又将这温度传递给了我儿子。或许我的儿子,又将之传给下一代。
作为父母的我们,或许可以偶尔抽出时间,抱一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记住我们的体温;可以空一个傍晚,孩子离开书桌,我们放开电脑,一起到楼顶看看日落时天空的诡谲变换;还可以放下家长的身份,放下家务,与孩子一起躺着发会呆,耐心听听孩子的想法,不做任何评价,哪怕我们觉得幼稚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