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成尘时 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不知道茶馆对于成都来讲,意味着什么?

王笛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1900---1950》中的研究对象就是成都的茶馆。总之,实质要说的东西中茶馆只是一个引子。所以要阅读这本书,还需要一并阅读《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和地方政治》和《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以上三本书中《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底层看历史》的作用类似索引,在这本书中王笛阐述了“茶馆”为何会出现在他的书中,并成为他关注的焦点原因。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与《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和地方政治1870---1930》这两本书中部分时间线是重叠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公共生活与底层生活。尤其是后者这本书,重点在底层阶层和生活。

当历史舞台总是被帝王将相和风云人物所占据之时,当历史书写总是被精英的“话语霸权”所左右之时,本书从社会的最底层、从历史上没有留名的芸芸众生的角度,来看人民在改良、革命以及社会动乱中的遭遇,发出了“他们失去了一个旧世界,但并没有得到一个新世界”这样的悲叹和沉重的结论。

我没有去过成都的茶馆,我不清楚现在成都的茶馆与一百年前的茶馆有什么不同?不过我只知道历史的时间与我们感官上的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后者的行进速度明显是慢的。即便时代的表征非常明显,可其内核常常是不曾发生过任何变化。对于茶馆来讲,也是一样。

电影《茶馆》(1982年版,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等主演)是一部相当珍贵的电影。老舍先生的小说底本,焦菊隐先生的编剧。不过那是北方的茶馆,与偏居西南成都的茶馆还是有些不同。但在时间线上,1982年电影版《茶馆》可为我们构想茶馆先行建立一个视觉上的认知。我之所以推崇这样一部电影,乃是这部电影中全凭演技。光是那地道的“京腔”口音,就已经够我们琢磨半天了。

王笛笔下的成都茶馆的生活,与电影版《茶馆》中的生活不相上下。茶馆中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都是社会中的某一个人,今天来这个,明天来那个,川流不息,唯有茶馆稍微固定一些,不会隔天就不见。茶馆中的事情也凭着新、老茶客口耳相传,也借着“茶博士”的犀利眼神分出个三六九等出来。也只有在茶馆这地方,个人的微观生活片段与公共生活的空间才会发生关联。田间炕头、市井巷里的闲言碎语经过在茶馆里的一番磨练之后,也会变成另一番模样。正如有些说话适合关起房门来密密语,有些话则是一定要在茶馆中走一遭才能活泛起来。茶馆中各样的方言、口音、俚语、俗话是没得太多机会记录在文,他们来自各色人等口中,消失在茶馆酽酽茶水中。不过茶馆的功能就在于此,它让一些语言产生,也让一些语言消失。茶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的本质,容纳了它能容纳的个人生活,从而变成了公共生活的一部分。

茶馆的另一个功能层面的意义,就是为从乡间、城镇的人提供了可以产生交集的场所,也同时记录了时代的个性。不过怎么看茶馆都是没有记忆的,一百年前的茶馆是没有身后事的。茶馆的兴衰演变都是与个人生活捆绑在一起的。茶馆与茶客都像是流水一般。

我之所以对王笛的著述颇有兴趣,就是在于对“大历史叙述”中的微观观察乃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尤其对于“中国大历史”这样的历史叙述,最欠缺的就是对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交融部分的描述。好的历史叙述应是能覆盖到最微小的个人历史才会让人有切肤之痛,也才会有关照当下的功能所在。否则大历史叙述不过是为种种“合法性”背书而已。关小民何事哉!

历史的填充物从来都是具体的人生。我现在慢慢理解何谓“写历史需要想象力”这句话。在王笛的这三本著述中都会选取一些材料,这些历史资料或来自报章、或来自笔记、或来自记述,但就是通过这些当时的当事人文字描述的内容,我们才能逐次勾勒出自晨曦到夜晚,茶馆的生活是如何铺陈演义的,也会通过想象去弥补文字讲述的故事中哪里应有世故,哪里会有隐情这样的衔接。这也真是通过阅读才会感受到这一层面,看到文字背后茶馆中稀松日常的生活生动起来。看到“一碗茶”成为日常生活的惦念和公事例行。

历史资料中遗留的人和事,若是没有想象力的加入,就只能成为死物了。放在角落里任蠹虫吃喝了。时间久了都化为尘土。也就成了“少数识货人”的专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学会成为“学问”的缘由。这本来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东西,不自珍,就只能听别人讲了。

之所以将电影版的《茶馆》与王笛先生的著述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书与电影讲述了同一个场景。1982年版的《茶馆》的可贵之处还是在于那些演员。对于王笛笔下让我们感到陌生的茶馆及茶馆的日常,1982年电影版《茶馆》中的演员从他们的记忆中提取了一部分演给我们看。这二者之间,大体上可以做一个参照。北平的茶馆和成都的茶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备一些相似性。其中涉及到的个人生活的微观部分也不会有太大区别。燕山脚下与长江上游之间的日子不会以地理上的分野有着天壤之别。唯一的不同在于,大家见到各自的日头或许有迟早之分。

阅读就是这样,从一本书跳跃到另一本书。从一本书窜到另外一部电影中。不论怎样的行进,都总能遇到故人。听一段掌故,看一节传奇,“啧啧”两声,拱手揖别而去。常常会让人生出时空错乱的错觉来,傻傻半天分不出来身处何时何地。眼前陌生的东西在心里面却又熟悉的感觉,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看着那些老物件和无人问津的老文字,都觉得恍惚。只觉得那些举手尽成灰的故纸堆中,隐隐约约有一张嘿然一笑的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整理电脑中的文件,意外翻到这篇习作,是2010年给选修课写的结课论文。时过境迁,重读旧文,竟仍然能感觉到内心的澎湃...
    一个大游侠阅读 1,275评论 1 2
  • 楼下那人病的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的在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小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
    o大西瓜O阅读 279评论 0 0
  • 看看日历上的时间,自己已加入007不写就出局两个月有余,这两个月里自己有什么变化和收获吗?!今天我想来说说。 我在...
    慧说早安阅读 535评论 2 2
  • 打湿路面 平静人心 清洁城市 对抗炙热 久旱初雨 愉悦人心 认真胡写 哈哈哈哈
    清茶煮酒minha阅读 283评论 0 10
  • 乡下女孩小佳的表姐在城里开了一个小餐馆,于是小佳就到了城里帮忙。 小佳在表姐的餐馆负责前台的账目和顾客的菜单什么的...
    心有君玉阅读 40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