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王學藝
春联是拉开新年序曲的第一道帷幕,写春联更是年味儿的酝酿和发酵。
二十八,贴花花。
农历习俗二十八是要贴上春联的,端着大碗里特意打好的玉米面浆糊,踩在四腿八炸的板凳上,下边人指挥着这边高点儿,那边低点儿,校正着合适的位置。对联在染满红颜色的手中小心翼翼抚平,春的盎然生机陡然展现。
门庭贴上春联的瞬间,也就是年阔步走来的时候。城市乡村被红彤彤世界渲染,神州大地霎那变换了人间。
春浓郁的气息扑面而来。
若年的日子里再伴有漫天飞雪,渲染烘托山河沃野,大红春联上那笔走龙蛇的洒脱,扬高顿低,恣意挥毫的酣畅那叫一个快活。
白的洁净,红的喜悦,黑的深邃,一幅醉美画卷在大地人间跃然呈现。
写春联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许是从小耳濡目染之熏陶,我对文字也有着天然的兴趣。父亲是文字从业者,日常在伏案写记中度过。伯父是乡村老学究,写得一手遒劲洒脱的书法,村里哪家有什么事儿都请他写对联。
那是一个写门封的年代,遇不到朱仙镇的木板年画就直接写了。印象最深是那年伯父家堂屋两扇门上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小时候懵懂识得几笔字,但什么意思就稀里糊涂了,待读书多了方恍然大悟。
后来,逢过年自己也依葫芦画瓢写春联。买来大红的纸张,瞅着农家历上的春联内容照本宣科,稚嫩的点横撇捺里充满年的喜悦。
乡亲们看见纷纷送来红纸,自己也乐意奉上笔墨,甚至还有请到家里帮忙写。一幅幅风吹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描写春天来到,歌颂伟大祖国,赞美大好河山的名句跃然纸上,屋里地下桌上,横七竖八躺的满满都是春联。
那些春回大地,吉庆有余,五谷丰登被写的滚瓜烂熟。
浑然一体的繁体字财源广进,日进斗金,日行万里,都是学校老师从未曾教过的。模仿无数遍,也写不出大伯笔下那浑然一体的韵味儿。
井水旁要写清水长流,饲养室写槽头兴旺,大门外要写出门见喜。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千古名偶,读过三年小学的水清哥也笔走龙蛇。待贴在他家大门上,过往的乡亲们看见都笑了。水清哥大概忘了下句如何写,赫然写成福如东海长流水,流来流去流回来。
哈哈,兴许他担心福气流走了,写成流来流去流回来。韵是押了,辙就南辕北辙了,无论如何福不能流走,才是占据他脑袋空间的真实想法。
哥哥率性,哥哥天才。
不过迎新就是图个美好愿望,直观表达自己渴求,让金银财宝转来转去,哗哗回流又有何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春联渐入工业化批量印制,逐步让人失去了书写体验。印刷体春联虽精美绝伦,但买纸,裁切、折叠、布局及凝神笔墨,身体力行的参与感没有了。买的既简单又好看,还有各种行业的广告宣传,时代赋予了春联全新的内容和意义。
如今有些城里人不但不写了,甚至连贴也不复存在。乡下人写对联的也屈指可数,写春联原始浓郁的年味儿随之愈行愈远,春联这年的独特载体也只剩下形式了。
世事沧桑仰巨变,日新月异望新篇。时光荏苒,岁月变迁。相信人们对春联这个年的光辉会有全新演绎,以更加斑斓的形式讴歌时代,赋予春联全新的面貌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