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幼教分享:
家庭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源头和缩影!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与这个世界的互动关系也同样遵循这样的原理。即一元、二元、三元关系原理(武志红)。
从妈妈肚子里孕育到出生的4个月之前的婴儿,处在只有“我”(我即世界)的一元关系。
从4个月至三岁间,幼儿开有了“我”和“你”(妈妈)概念二元关系。
三岁以后,孩子进入“”我”、“”你”(妈妈)、“”他”(爸爸)的三元关系。
三元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四元、五元等多元关系)的源头。
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在4-6个月之前,是活在全能我的世界里,通过妈妈无条件的爱接纳及时的回应,发展出了足够好的“我”。
这是孩子基本人格建立的最重要时期。即生命底色的形成期,孩子的内在自我关系模式。
决定了孩子未来世界是暖色调的,还是冷色调的;彩色的,或灰色的。
这时婴儿通过妈妈与自己的互动,感觉“我”是值得被爱的受欢迎的,妈妈是好的,这个世界是可以信赖的。
在此基础上,幼儿六个月之后逐渐进分化出妈妈和“我”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开始进入和妈妈的二元(我和你)关系世界中。
孩子在三岁之前,需要来自妈妈的安全感,从而走向分离与独立。
在这个阶段,妈妈要陪伴包容接纳孩子,并做孩子负面情绪的容器。
所谓容器,就是孩子在长过程中遇到挫败情绪时,妈妈做好疏导和安抚,通过对孩子情绪的去毒处理,再转化给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得到爱的滋养和成长。帮孩子建立抗挫折能力。
如果妈妈这个阶段带孩子太累,会有太多负面情绪,那么谁来化解坏情绪呢?
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做妈妈负面的情绪容器。当妈妈的情绪通过爸爸的去毒化处理,妈妈得到了爱的滋养,就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接纳包容孩子,从而使孩子得到更加稳定的安全感。
当三岁之前的孩子,得到妈妈爱的滋养和无条件接纳,妈妈的这份爱内化到孩子的心底。这就是安全感。
二元关系时期的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未来家密关系!
当孩子就能与妈妈自然分离,走向父亲。即“我”、“你”、”他”的三元关系。
这期间孩子通过与妈妈爸爸互动,内化妈妈身上感性及与人联接的能力,从爸爸身上习得规则与力量,就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从容面对外界的风风雨雨。
所以,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父母引领孩子能从一元关系、进入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的不断成长过程,更是父母修练自我关系经营夫妻关系的过程。
在关系里,一个人没成长好自我关系,是不可能处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通常也不能处理好更复杂的人际互动关系!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没生宝宝的二人世界甜甜蜜蜜,但有了孩子之后两人之间好像矛盾一下多了好多。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
在某些方面来说,很多父母都没能成熟地进入到复杂的三元关系世界里,我们如何引领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呢?
例如,很多夫妻因教育孩子的理念不同发生矛盾和摩擦,这时夫妻的一方容易把孩子拉为自己的同盟军与另一方形成对抗。这就是父母没有处理好自我、夫妻和孩子三元关系,还停留在二元对立的关系,让家庭矛盾更加复杂和激化。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前一段时间,我女儿和我爱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当时我作为第三方认为是她俩之间的矛盾,我不应该插手让她们自己解决(当然也更多是害怕惹火上身)。
当女儿自己回房间,把我爱人晾在一边。这时,她把所有对孩子的火全部发到我身上,说你怎么不过来帮我们调解呢?…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我才领悟到一点点三口之家到底应该如何相处。
下午,我女儿凉衣服时,看我的袜子挂在衣架上,她说:这是谁的?
当时我正忙说:是我的。她说:给你放到哪里?
我说:随便。
然后她就丢在了我身上。当时我有点生气,更多的是担心和焦虑:如果到了大学跟宿舍的室友如何相处?帮别人收衣服本来是好事情结果变成了坏事,会引起更大的矛盾……
我说,你应该放到沙发上或床上!
这时我爱人就开始批评我说,女儿好心好意给你收袜子。你说随便。孩子就开玩笑把袜子扔你身上,还乱发脾气!
我的火一下更大了!接下来,矛盾一下更加激化和扩大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本来两个人之间矛盾变成三个人的矛盾。
良性互动的三元关系是以三个人各自为中心,但一定是切忌形成对立。
很多夫妻在看到对方在批评孩子,要么指责对方,要么一起批评孩子,这都容易把两个人的矛盾就变成了三个人之间的矛盾,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在家里两人(不管是夫妻还是亲子之间)有矛盾,第三方一定是站在中立的位置打圆场化解矛盾的。
当然,如果矛盾的双方一起把矛头指向你,这时第三方一定要做稳定抱持的容器作用。就是不能被对方的情绪所击碎!当然做到这一点很难!
在关系里,一个没有处理好自我关系,是不可能处理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通常也不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互关示!
所以,在家庭中是孩子从探索自我关系,到学习与他人关系的逐渐成长过程。
当我们父母努力成长好自我关系,经营好夫妻关条,处理好亲子关系时,孩子在这样的良好家庭关系原型中,不断模仿内化最终走向成熟,孩子未来就能处理好一切人际互动关系!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