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今天刚好高考结束,用这首诗即是对前人的警醒,也是对后人的勉励。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在 简书 里发的第四篇文。依然感觉行文逻辑、遣词造句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当然了,这也和我本身写文随意、睡前半小时随便写写有关系。(有付出才有收获啊)
今天想写的是:为什么父母讨厌你!
“为什么她这么讨厌我,我明明也是她的女儿啊”是小妹妹见到我的第一句话。
以我的视角来看,小妹妹可以说是很懂事。比我弟弟大一岁,和我弟弟是同班同学。我弟弟每次考试都是班级30名开外;小妹妹每次可以考到10几名。我弟弟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做,周末整天打游戏;小妹妹回家洗碗、领小孩儿。
即使这样,她妈妈依然觉得太恶心了受不了,“听见她的声音就觉得受不了”,晚上待在厂子里不愿意回去。
小妹妹和她妈妈一直都有矛盾,因为她妈妈对她近乎苛刻,对她妹妹又十分溺爱。
她在家里看杂志,她妈妈一下子夺过去撕碎扔在她脸上;茶烧开了她去起的晚了一会儿,她妈妈就说她懒,说她只知道享受;她吃完饭就刷碗,可她妈妈依然觉得她做的不好,没有理由;她领妹妹时妹妹哭了,她妈妈在大门口把她衣服脱了打了一顿不让她进屋子,当时是冬天……
初三上学期(也就是去年),她趁着下课喝了农药,被老师发现送去医院洗了胃,抢救过来了,但落下了胃疼的毛病。
她现在看起来状态还是不好,一脸憔悴,眼睛黯淡无光,明明才15岁的年纪啊……
她问我:为什么她这么讨厌我?我明明也是她的女儿啊。
从她妈妈的只言片语中,也许可以窥见答案。
她有一个妹妹,今年8岁。上文中说过,妈妈对这个妹妹十分宠爱。因为妹妹嘴巧,说话好听。她生活在农村,受够了农村和小城市的落后,会对妹妹说大城市怎样怎样好,以后一定要去大城市生活;她会给妹妹说以后做一个律师,一个案子就好多好多钱。
她妈妈觉得她不切实际好高骛远,整天说些有的没的。
当然了,也许更让妈妈不喜欢她的,是妹妹的回答:我以后要留在农村,我们两个如果都去大城市了,爸爸妈妈怎么办呢?
妹妹的情商可见一斑。
话说回来,很多中国家长或多或少都会讨厌自己的孩子,而去喜欢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孩子不去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自己家的孩子就成了蚊子血,别人家的孩子就是白月光。
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家长本身碌碌无为,却要求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人中龙凤!
往往越是穷的家庭,对孩子行为的要求越变态。整天不能动那个,不能碰这个,这个东西不能买,那个事情不能做。他们认为孩子是一个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格。他们可以任意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听从了他们的摆布,就是懂事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抗了或者不愿意,就是倒了八辈子霉生下来的孽障。与其说他们是生了一个可爱的、灵动的孩子,倒不如说他们需要一个任他们摆布的傀儡。
当一件事请与穷沾边了,这件事情就会变的很好解释。
因为穷人的试错成本太低了,根本没有失败了之后回旋的空间。
(先写到这里,明天再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