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常常听人说,“穷养儿,富养女”。细细想来,这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丰子恺先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由此看来,相比于物质,有心的人和物,在这个世界上,更能让人乐于接受。父母用“心”养育出来的孩子,也不是简单的“穷养儿”和“富养女”,所能定义的。
2018年以707高分考上北大的王心仪,曾写了一篇文章《感谢贫穷》,一个关于贫穷和希望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王心仪,出身贫穷的农家,母亲多病,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家中还有年幼的两个弟弟,生活不能自理的外公。
她八岁那年,外婆患乳腺癌,为尽力筹钱给外婆治病,家里经济比以前更困难。王心仪没有穿过新衣服,买过新鞋子,穿的全部是亲戚送的旧衣服。
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爱美之心一定是有的,但是为了家庭,她不得不选择放弃新衣服新鞋子。
母亲告诉她:“穿衣服,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好了。”我想,母亲这一句朴素的话语,定会在她的心里留下烙印:锦衣玉食固然美好,干净朴素也能高贵。
她第一次和妈妈去播种,母亲把种子埋在土里,然后又踩上一脚,王心仪不解,母亲说:“土太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地,才能更茁壮地成长。”
有时候,贫穷也许能让人变得无畏,继而强大起来。因为她记住了母亲的话“知识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不光是知识改变了命运,还让她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她坚强乐观,没有自卑的心理,她阳光,爱好广泛,阅读外文书籍,关注时事政治。
“只要站起比跌倒多一次,我们便没有辜负这段青青、这段韶光!”她在高中毕业会上的发言中的这句话,让她的踏实和努力过后的淡然,显露无遗。
贫穷没有打败她,因为母亲对待贫穷和苦难的态度,让王心仪内心有大格局。
由此看来,父母对待贫穷和苦难的态度,比任何先进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影响更深刻。
一个能乐观面对贫穷的父母,淡然面对富足的父母,他的孩子即使小时候物质不被满足,长大后,也会有健全正确的金钱物质观,内心富有的精神世界。
02
无独有偶。
作家莫言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有一次他陪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位买白菜老人的一毛钱。
算完钱莫言就去了学校。当他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他的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莫言的母亲是个善良坚韧,深明大义的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纪,有次莫言好不容易吃一顿饺子,却碰到一个乞讨的老人。
年幼的莫言不原意给老人饺子,用半碗红薯干打发他。面对乞讨老人的“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
莫言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莫言的母亲训斥了他,然后端起自己的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在贫穷中长大的莫言,能够在文学上取得今天的成就,母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他。
由此看来,穷养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家庭和父母是决定因素。小时候,物质富足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同样如此。
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因为父母过度的宠溺和没有原则底线的爱护,让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
那个轰动一时的“留学生机场弑母”案,相信许多人还没有忘记。汪佳晶,男,25岁,留学日本五年,因为小时候,母亲无底线的物质满足,没有原则和底线的溺爱。导至他留学期间从来不去勤工俭学,只知道每月伸手向母亲索要高额的生活费和学费。
后来母亲没有经济能力,靠四处举债来满足他疯狂的物欲,最后实在是拿不出钱,他回国母亲前来接机,他丧心病狂地捅了母亲9刀。
让人可悲可叹的同时,家长也要反思,富养孩子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原则和底线,一味宠溺,以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名义,养出一个没有感恩心,没有正确金钱观的孩子。
古人说“惯子如杀子”,孩子小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要对孩子从严要求,有原则,而不是无条件的一味溺爱。让孩子知道,喜欢和贪图物质本身没有错,只要是用努力和劳动换来;错的是不自爱,有扭曲的物质消费观。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段“不打麻药,穿刺下身,一次五万”的女孩卖卵新闻。说实在,看后触目惊心的同时,更为那些涉世未深的女孩心痛和叹息。
那些女孩,为了一部心仪的手机,一件漂亮的时装,一套昂贵的化妆品,或者由于家庭无力承担的高消费走上了卖卵的黑市场。
最后被自身对物质的贪婪而吞噬,被虚荣的物质观所毁掉。我相信这些卖卵的女孩,不是小时候不被物质满足或富养,这两种来简单分类,原因会是复杂多方面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小时候家庭父母的德行素养、言谈举止,对孩子的熏陶和影响,长辈父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孩子的榜样,才会让孩子有正确的物质观。
这样的孩子,小时候无论穷养富养,长大后,多会成长为国之栋梁、社会有用之材。
03
《孟子》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家养男孩,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不屈不饶的艰韧品质;家养女儿,就要培养她的独立精神,尽可能让她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长大。
孙红雷小学四年级,家里经常推迟两个小时吃饭。因为下班后,母亲要去捡破烂补贴家用。在拒绝和母亲出去捡破烂,一次放学后,他亲眼看到母亲低声下气找人借钱被冷淡拒绝,后来主动和母亲一起捡破烂。
在和母亲一起捡破烂途中,母亲面对白眼和呵斥,甚至劳累,一切习以为常,脸上始终保持淡然的微笑。
有一次,捡破烂途中,母子俩在河堤的石头上休息,母亲竟从口袋掏出一个橙子,对着镜子,把橙汁细致地涂在脸上说“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孙红雷内心满是敬佩河感动,为母亲的言行举止。孙红雷的屏幕硬汉形象,一直深得观众好评。在第八届中国电视艺术节上,他一人独揽三项奖,在捧起奖杯的那一刻,他哽咽地说“感谢我那天堂里的母亲!”
黄磊的女儿多多,从小家境优越,可是在父母的精心教养下,她的懂事、善解人意,乐于助人,通过《爸爸去哪儿》细微可见。
她七八岁就开始翻译英文书,至今已经翻译完成三本书。十二岁还圆了自己的话剧梦想,出演赖声川的话剧《水中子书》。
多多的优秀原来是有迹可循,只要翻翻黄磊和孙莉的微博,看他们晒的陪多多读书,多多用心读书的样子,那份聚精会神的认真模样,真应了“书本是最好的老师”。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从精神上富养孩子,重过物质。
董卿小时候,父亲就对她进行“魔鬼”式教育,每天承担擦地刷碗等家务,不让母亲给她做新衣服,不让她照镜子,说女孩子不能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打扮上。
父亲让她抄古诗、抄成语,要大声诵读并背诵。上中学后 ,每年的寒暑假,董卿必须在父亲的安排下去“勤工俭学”,宾馆清洁工、广播站广播员、商场售货员,她都干过。
成名后,董卿说,当人们说我“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时候,我是感谢父亲的。
不得不承认,父亲从小严格的教育,成就了董卿的今天。物质上穷养女儿,也谓常不可。因为,董卿的父亲就是出身艰苦的农村,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成为大学教授。
他本身就为孩子树立了榜样。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同样是一种精神富养,和言传身教。
她对董卿的“穷养”,何尝不是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小时候,无论你是家境贫寒,物质不被满足,还是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无论经济上是富裕还是贫穷,养孩子的心一定不能穷。
愿长大的你我,都不负韶华,用辛勤工作换来美好的物质享受,因为只有奋斗得来的一切才有意义,当幸福以物质的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它在我们眼中,不是简单的一餐美食,一件心仪的漂亮时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那是幸福,更是奋斗给我们自己最好的物质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