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三年级时候,有天在放学回家路上,看见了美术老师,他在路边写生,还有一些人围观。我也过去凑热闹。一看就看到了他画完要走。可能因为我个子奇小,坐在班里第一排,他对我有些印象,亲切的对我说,“想不想学呀,想学周六来办公室找我。”
周六终于到了,我拿了根铅笔一块橡皮和学校发的美术本去敲了他办公室的门。门开了,“真来了”,他意外的说,“那来吧来吧,坐那吧,先画个这看下。“说着递给我一副牡丹的简笔画。
后来一直到五年级,还有其他班的几个小朋友,几乎每天放学都去他办公室画画。每次他先画一张,并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再让我们练习,画完他一一点评。
他划的重点通常都是耳旁风,因为我觉得不重要,关键是能画的像就行,想画的像得多练,光听他嘚吧嘚没啥用。所以很少能认真听他讲,而是抓紧那些时间和小朋友们玩一会儿。等开始练习的时候,照着例子动手画一幅,画完比比像不像,不像再改改,直到筋疲力尽改不动了为止。在他点评时,往往说我这里那里表现的不对,应该怎样怎样。我不理解怎么不对,也不认为不对,但表面上哦哦知道了,回头就还给了他。回家路上还跟小伙伴们说,画的像就行了,什么构图啦,情感啦,自己的思考啦,都是扯淡,一幅画怎么会有那么多东西,不要信他的鬼话。
长大后,我没有成了他。但也自认为画的还不错,有次拿刚画好的,还挺满意的一副画,给一专业的朋友看。他说,“你都没有基本功,估计理论也不懂吧,哈哈,你这也就是副画。”
有一校友,很是喜欢书法和篆刻。随便找个作品都能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讲得如行云流水。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也就是懂些理论知识。
工作后,遇见了一位技术大拿。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去问他,总是马上就给出解决方案,然后再跟你讲怎么实现,为什么这么做,还能怎么做等等。听他讲问题是件幸福的事。记得刚去公司实习时候,他让我写个坦克大战,我用三天写了几百行,完成后自豪的拿给他看。他扫了一眼指出一堆问题,然后叹口气说,“我给你写一遍你看看,你看下表计个时。”他写着给我讲着,等写完运行成功只用了四十分钟,五十行左右。
他对我说,“我问你问题,你回答的思路不清晰、表达的逻辑没条理,每当快要说到重点的时候,就含糊带过。这都是因为你基础知识不熟悉,所以做起来很费劲也没有乐趣。实践是重要,但它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理论知识不熟悉,实践过程往往很难受效果也不好。”
大概又过了一年多,才真正意识到忽视基础知识已经成了习惯,而且根深蒂固。细思极恐。从那时候开始,刻意重学基础知识、搭建理论基础。很快,就发现有些疑问都自觉投降了。
太多纸上谈兵的例子,给了我太多的误导。其实是越无用越有用无所不用。
想到未来的孩子,我想我一定要引导他,让他从小就能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凡事不能一蹴而就,上层建筑需要稳固的理论基础。
微信公众号:孩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