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当天,却看了一部关于爸爸的电影,印度的《摔跤吧!爸爸》,一家三口异口同声:好看!
贯穿全剧的是信念的力量。爸爸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摔跤手,只是因为贫穷才放弃,但他始终耿耿于怀,也信念依然,寄希望于儿子来延续他的理想。但妻子却连续给他生了四个女儿,执着如此却事与愿违,充满了一串串的搞笑,让观众笑声不断,也让爸爸的遗憾显露无疑。正当爸爸失望透顶的时候,两个宝贝女儿和邻居孩子干了一架却把几个男孩子揍惨了,爸爸由此发现了女儿的天赋,大喜过望,也由此与妈妈约定用一年时间来训练,成功了就继续,不行就放弃。可见爸爸的内心,那种渴望是如何的强烈,梦想是多么的执着,也正因为如此,故事才得以继续发展,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困难,但爸爸的愿望也得到实现,最终大女儿们进入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
坚持,是爸爸和女儿成功的又一个因素。印度很贫穷,女孩子普遍得不到尊重和认可。这一切从影片中都能够感受到,也一直是大家不看好爸爸的原因。吃饭都成问题,怎么能够支撑长期的高强度的体育专业训练?而女孩子十四五岁便嫁人成家,一生就只能围着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还有村里人的看热闹,圈里人的嘲笑,训练中没有器材,缺少营养等等,都是爸爸坚持下去的阻力。还有孩子们贪玩的天性,都使得坚持是如此的困难。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爸爸固执的坚持着,不理解也好,不愿意也罢,通通没有让爸爸放弃。
再有就是爸爸的陪伴,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爸爸有信念,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关键还有合适的方法、天天的陪伴,让女儿一直成长在信心的征途上。每当女儿遇到了困难,或是偏离了方向,万能的爸爸出现了,开小灶、翻墙头、用偏方,一路过关斩将,即使在最后夺取金牌的关键一战,爸爸被有意隔离,没能陪伴女儿比赛现场,但爸爸长年累月的灌输和训练,那执着的信念在陪伴,那满满的爱心在陪伴,那强大的力量在陪伴,尽管困难重重,过程曲折跌宕,最后依然取得了胜利。
电影延续了印度人的喜剧风格,在励志的同时,一直有很多的笑声贯穿,让人在享受紧张激烈的比赛的同时,也度过了欢快开心的时光。还有印度人自带的歌舞穿插,有刺激却不累,有辛苦却不闷,间或还学习了摔跤的常识,掌握了观看摔跤比赛的要领,寓教于乐,做到了我们很多导演想做又做得不够好的尝试,实属不易!
一部励志的喜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体验了印度的生存环境,也领略了异国风情,真实感人,好看又好笑,带给我们的又不仅仅都是笑声,还有关于活着和演着的诸多思考。
据八卦,在这部电影中,51岁的阿米尔·汗首先展现出一名国宝级演员的修养。他在电影中饰演了男主角19岁、29岁、55岁三个人生阶段。他拍完19岁的戏份后,为了真实地展现一位大叔的形象,迅速从138斤增重至194斤,之后又花5个月时间减肥50斤去拍29岁时的戏。而他之所以选择增肥而不是用道具或做技术处理,只是为了更真实地拍出发胖后的感觉。他的这种自我要求显然对其他演员也产生了影响,在这部电影中,演员都本着求真的态度拍戏,影片中所有的摔打都是真实的,这增加了演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电影的观看性。
目光再回到眼前,回到国内,比起那些从秦汉唐宋到满清民国,恨不得翻炒遍五千年历史,却始终不敢涉足当今社会的我们而言,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有演员们,都可以对号入座,找找差距,找找感觉。土一点没事,笨一点也没事,好看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