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是最初的成长

--读完《麦田里的守望者》


每一部优秀小说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对话和霍尔顿的心理活动支撑了十几万字,有一种昆汀电影语言的风格--这是从认知来说,实际中我更相信昆汀也会受小说影响。

满纸脏话的当然不是电影里的黑帮分子,而是一个纯真的孩子,因为守望的纯洁不再而愤怒,假模假式的学校、社会、同学和成人,操你们都算轻的!暴力,可怜的霍尔顿又实在不敢,唯一一次是为弟弟艾里的去世而悲愤,这个夺走了善良美好的狗日的世界。

我们在十几岁的时候,都会因为涉世太浅,自然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也因为在书本上接触、在想象里美化了一个期待的世界,更加深了与现实的隔阂。现实逼着你快速做出选择,成人的世界告诉了你迅速成熟的捷径--没错,成熟,就是那个深谙世事、全书里最通透了解霍尔顿纠结所在的安多里尼先生说过的那一段: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现实与理想,成熟务实和理想主义,就像体育比赛里胜利和打得好看一样,虽不是水火不容,也几乎难以并存,而且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价值判断,在一次次现实抉择中强化,最后渐行渐远。赵传的《小小鸟》也是自我追问过,历史上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和英雄,都在现实利益和操行坚守理想坚持方面纠结选择过,也承受过代价。答案可能在一念之间,也可能要用一生去消化。

书里的另一段让句子迷津津乐道的自然是点题的麦田守望者意象,是的,你可以把它放在朋友圈或签名里装X,但我从来没想过会有哪个麦田建在悬崖边上。

他守望的是什么?

往具体里说,是几个人,是他从未用脏话沾染的妹妹老菲比、弟弟艾里,还有那两个修女----后者在成人世界里更显得弥足珍贵,弟弟艾里是一个“死了比你认识的活人要好一千倍”的人;在结尾快乐的菲比则是生活中他惟一可以守望的人,但我总觉得有一丝阴影笼罩--鲁迅先生哭号的“将来不吃人的人,或许还有?”“救救孩子”“悲剧就是把生命中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菲比也会像别人一样慢慢长大,在假模假式的现实悬崖前,能不忘初心的有几个,你又能守望得住吗?

往抽象里说,他守望的是不被现实沾染的真实,坚持和自由,这种坚守包括操守的维护和现实的不合作。自我还能凭意气之勇尽可能坚持,而对现实的不合作则只能去西部森林边盖一座小木屋,以年纪轻轻学梭罗避世。至于改变现实,悲观到绝望,不断地操已经是无力的表现。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喜欢霍尔顿,真实自我的霍尔顿,倒映出我们每个人卑微的霍尔顿,就像在午夜梦回时从不曾远去的十几岁的你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怎么这么多坏毛病!你怎么天天窝家里! 你怎么天天天马行空!你想的怎么那么天真! 耳边无数次响起这样的声音,他们充...
    努力的耕耘者阅读 2,755评论 0 0
  • 老实说,离职手续如此顺利还真有点不太适应,她们几个老是笑我说我辞职都辞一年了,这一年比实习那一年感受更多体会也更...
    你什么时候喜欢我吖阅读 1,371评论 0 0
  • 很多时候,脑海中会迸发出一些充满正能量而又美好的点子。比如说跑步。可是到了还坚持下来的时候。又懈怠了。我不是一个很...
    6636d3a54ba9阅读 1,501评论 0 0
  • 最近有几人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忠诚,重情重义,坚守自己的承诺甚至使命,就算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所谓,让人感动之余,有些...
    半听不听的声音阅读 4,783评论 0 2
  • 周一 不是第一次发传单,大学时看到学校兼职广告,也跟着去发了五六天的传单,今天过来还是觉得很害羞。人太善于遗忘了,...
    577a72cdfdb2阅读 1,87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