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一:情绪有好坏之分。
事实一:情绪沒有好坏之分。
情绪本身是沒有好坏之分的。当我们用"好"与"坏"这样去评价情绪时,就已经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评断。正念就是不带主观评断地客观中立地审视一件事。当我们消极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并因为有了某种情绪而自我指责时,这不但不会解决当下的问题,反而会导致更多情绪产生。
误解二:有情绪意味着一个人幼稚、不成熟。
事实二:有情绪意味着我们是正常的人类,沒有情绪是机器人。
成熟的人并不是沒有情绪,也不是不把情绪展露给他人,相反,他们允许自己有情绪,懂得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并知道如何用恰当的、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因此,关键点并不在于是否应该表达情绪,而在于表达情绪的方式是否恰当和健康。
误解三:我的情绪是由他人左右的。
事实三:他人并不对我们的情绪负责,我们应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他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情绪,但对情绪的掌控权永远都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当我们的视角和应对方式发生改变时,情绪自然就变了。所以,虽然我们无法掌控他人,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和应对方法,从而化解自己的情绪。
误解四: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
事实四:无论我们是否对其有意识,任何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任何情绪都不会平白无故地发生,我们如果暂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某种情绪,不代表这种情绪不应该存在。只有明白了情绪存在的原因,并认同了它背后的意义时,才能学会如何去接纳它的存在。
误解五:只要我不去感受情绪,它就会慢慢自动消失,我的心情就会慢慢好起来。
事实五:被逃避的情绪永远不会自动消散,它只会在日后某一天你毫无防备时突然爆发出来。
我们越逃避一样东西,反而越容易被它掌控和影响。情感逃避更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时会间歇性地情绪崩溃,这往往都是之前情感逃避的结果。
误解六:如果我允许自己感受情绪,我害怕自己会太过痛苦。
事实六: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情绪的时候,情绪的能量才能得到释放,并最终消散。
当我们不允许自己感受情绪的时候,情绪就会一直困在身体里,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同时,情绪的存在意味着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去感受情绪,就无法满足情感需求,內心的痛苦就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加深。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情绪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机会去练习情绪管理能力,对情绪的容忍度才能慢慢提高。
误解七:控制和管理情绪的意思就是不要有情绪。
事实七:情绪管理的目的不是不要有情绪,而是在有情绪的时候允许自己感受它,然后重新回到平衡状态,而不是深陷在一种情绪状态中无法自拔。
所谓的情绪管理,是当自己心情差的时候,意识到它,允许自己心情差(即给情绪存在的空间,而不是压抑情绪,或因为情绪的存在而责备自己),然后选择去做一些健康的事让心情渐渐好起来。当我们这么做时,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之间弹性转换。也就是情感大脑和理智大脑的通力合作,而不是卡在某种情绪状态中无法跳脱出来。
允许自己体验丰富的情绪,同时可以有能力掌控这些情绪,而不是被这些情绪所掌控。这才是情绪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