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是真的忙了不少。
元旦节前妈妈问我元旦放几天假,什么时候回家。国家法定节假日只有一天,那我们当然就只有一天,因此就不在路上折腾了,好好窝在自己的小家里休养生息,写写文章看看剧,自己做做饭搞搞卫生,一天一下子就过去了。
假就是这样,不会因为你工作闲的时候就放你回去休息,但是工作忙起来你得放弃休假,即刻加班。
一年倏忽而过。
今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工作。我并不是很勤奋,但也不是一个能闲住的人,忙的时候也会炸头,稍有空闲就会给自己找事情做。
这篇文章在往年的12月份就会写出来,今年拖到这个时候,只能说是心思没有空出来在写东西。今年写的东西很少,质量也不高,写东西这件事,用进废退,我很惶恐,本来就不怎样,感觉老是不在状态,只怕滑坡得更厉害。
该怎么写呢?今年的主旋律就是工作,虽是工作,但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骄傲的成果,如果说是有什么成果,那也是集体的成果,我只是发挥了螺丝钉的作用而已。
那就聊聊感情吧!在25岁的年纪,没有比聊感情更正常的事情了。
家里的大人开始催了。我们这代人,父母普遍的现象就是,上学的时候基本上很忌讳恋爱这件事,而只要一毕业,就开始催婚。对于子女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也仅仅停留在房子车子,学历身高这些“硬性条件”上。至于是不是兴趣相投,品味一致,似乎都不在父母的考量范围。说实在的,父母对子女的了解,可能也就局限于孩子爱吃什么了。
父母有爱的初衷,可以理解。但这些沉重的、尤其是带着某些道德绑架的爱,类似于你多少岁以前不结婚、多少岁以前不生孩子就是不孝,实在是难以接受。这样的爱,不要也罢。
反过来想,年轻人们摸着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如果自己不是父母的亲生子女,是别人家的孩子了,你的父母可还瞧得上你么?当然了,现在很多父母都已经瞧不上自家孩子了,也许正是因为呆在家里碍眼,不如早点出去结婚生子,省得赖在家里看着就烦。
问题是,父母都瞧不上自家养的孩子,还指望别的父母能瞧上么?
刨除这些半开玩笑之言,我也跟周围的适龄结婚男女聊过很多情感话题,不聊还好,一聊各有各的辛酸泪,而这时候你还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平凡普通,大家遇到的问题原来是这么的雷同。
A跟我说起她之前某一任男朋友,跟我遇到的某位男生的行为表现非常相似,种种行为表现简直就像是同一个人。于是乎,我从她的故事里得知,每个人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独特的个体,也许你是有你的独特之处,但你终究属于某种跟许多人雷同的类型。而这种类型,也许恰恰和我、还有A这种类型相斥。
B告诉我说,年初他和女朋友分手,女朋友哭得很惨,惨到他觉得自己真的是渣,怎么可以这样伤害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对他说:“我怕以后再也遇不到像你这么好的人了。”这句话是这么的熟悉,因为我也曾想到过这句话,但事实是,这不过是一句人想呆在舒适区的借口而已,抗拒改变,是人的本能。因此变质的、苟延残喘的爱情和婚姻有很多,因为改变的痛苦显而易见。
但B还是狠下心来放弃了这段感情,因为他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而他的女朋友已经想要有一个家了。可令他的内疚打折扣的是,分手后半年之内,他的前女友跟别人结婚了。
他问我,这个女生当时的眼泪都是做戏的吗?我告诉他,以我个人为例,当时的眼泪肯定是真情实感,但后来结婚,多半也很真情实感。既然你给不了她想要的幸福,你放弃她也多半是为了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因为你们俩的规划不同,对幸福的定义不一样,这时候就应该祝福她去追逐新的幸福,毕竟我们毕生的追求,是真挚的爱情和幸福,而这些东西,并不局限在某个特定的人身上。
C和我聊天的时候,我随口夸了一下他。他说,人和人相处多的时候呢,总能放大缺点,却没法儿抓住对方的优点。你看,我们相处并不那么多的时候,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你都能够注意到。
本就是如此:当我们的关系亲密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底线思维,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对方的缺点。好比你选择一个结婚对象,他谈吐不凡,气宇轩昂且温柔多金,但如果他是一个花花公子,你多半觉得这个人的不太行;但如果你只是把他当成普通的朋友,你就会开始觉得,他确实是一个谈吐不凡,气宇轩昂且温柔多金、极具魅力的朋友,你甚至会向其他人炫耀你有这样一个朋友。
角度不一样,关系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宽容的人必不会时时刻刻的宽容,小气的人也未必时时刻刻的小气。
可是,理想中的爱情很难遇见,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可以在朋友间获得微妙的平衡,但是很难在恋人间求同存异。我们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互吸引,但能够长久维持的感情当中,一定要有双方共同的利益,这大概也是孩子成为婚姻的纽带的原因之一。同伴或者同伙的关系,才能产生更深的联结,以至于在伤害对方之前,也要先考虑一番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这伤害的反噬。
一个女人最想结婚的情况中,一定有一种是感觉不到被爱的时候,这时候她需要用一纸婚书证明爱的存在;而婚姻里最想要小孩的情况中,也一定有一种是感觉婚姻岌岌可危的时候,需要用孩子来巩固双方的联结感。
感情的不确定性,在于它不是努力就可以。仔细一想,工作也并非努力就可以,但工作的薪水,你是看得到的。而爱意是否更多,你无法衡量。正因为它的捉摸不定和不可量化,才更容易滋生猜忌。
怎么证明,你更爱我了呢?我想这个问题会难倒所有人,因为每个人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爱意是否更深。或许长久的爱情令人疲倦,真正的爱情本就该如同烟花般绚丽而短暂。
我从无数的人身上听到无数的经验,我曾经觉得不能相信这些经验,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然而活得越久,你越发现,这些经验是如此的好用,甚至于成为了大家都信服的一种约定俗成,因此你无力去做那个独特的个体,你最终,会屈服于这些经验规则——如果你无法跳脱出这个经验规则适用的环境。这也许也是一种不易察觉的“体制化”吧!
我也曾在感情失意的时候问我的朋友,怎么办,我真的特别特别难受,感觉生离死别都没这么难受。他告诉我说,不确定性转成确定性也是一种幸福,顺便推荐了米兰·昆德拉的三本书《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可笑的爱》以及《生活在别处》。我刚看了第一本不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发现其实自己根本没有时间沉浸于感情的痛苦当中,因为我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完成。而感情生活再如何千疮百孔,也终究是生活的一个小部分的千疮百孔,它不可能变成毁掉我生活的炸弹。
事实上,我想没有什么失败可以打倒一个还心存信念的人,多数人的失败,都源于对自我的妥协和放弃,如果你想撑下去,过得更好,你就一定可以。
而到后来,我又因为感情上的失意而难受得不行的时候,我已经不再求助他人,而是翻开了阿兰·德波顿的《爱情笔记》。
爱情这种东西,终究是抽象的概念,看每个人怎么去诠释它。它可以很重要,也可以很轻松。它可以无处不在,也可以都是假象。你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爱情永远是关乎你自身的感受的东西。
今天看到一句话觉得很通透:如果你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可以释怀很多无处可依、无人可靠的孤独。
但与此同时,我会永远对爱情心存敬畏和期待,把有人陪伴定义为一件幸福的事。
聪明人看透不说透,而我愚钝,看不透但也想要把话说出来。这些,就是我在我当下的年龄阶段的一些感受吧!或许等到我30岁再来读的时候,又会是另外一种感受,我总是能从从前写的东西里汲取力量,也因为这些有迹可循的文字记录,让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体验丰富而饱满。
新的一年,会有新的目标和期待,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爱情,保持自我,保持自己的呼吸感,保持自己的节奏和频率,终归不会过得太差。
所以,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