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两个孩子,都制定了明年的计划,我要求这个计划不要太低也不太高,通过努力能达到,当然必须是量化的,到点一眼就能看出成败。
男孩先定的计划是学完《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
这个计划暴露了他三个弱点:一是阅读理解有问题,“学完”无法量化,无法量化的计划其实已经为失败或放弃设置了退路。二是计划本身有一定的炫耀成份,一问,果然是老师单独给他一个人开设的课,他还解释说,可以要求出题考试,当然也是一个人考,无学分也无名次。三是高大上,一个大二的学生,常规课都不能做到门门优秀,跨级专研,并视为成就,骄傲着。
所以,我建议他修改。然后计划变成所有专业理论课,绩点达到4.0。
我了解了一下,这个绩点算是顶格,然后,开始为他的计划感觉到担心。
因为第一名或一等奖,真不是这样炼成的。
大概在他高三时,我去西二图帮他找书。那里有很多旧书,走向理科书架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扫了扫两边的书名,突然看到好多介绍如何考清北的书。常见的是各省状元心得,清北学子亲历,也看到了高中名校毕业生的汇编。突然就心动了一下,因为这类书我从来没看过。我取下几本翻起来,而且重点看了北京四中清北学子的文章。然后,我就放回去,转身离开了。
文章里写的绝大多数方法、攻略、技巧、经验,其实都和清北无关。就我认识的清北学生,他们上清北之前,应该没有这些想法和计划,他们想的是另一些事,目标计划也不可能是这种风格,很少有人为了分数而分数,为了清北而清北,绝大多人都是为了理想而清北的。所以,就算这些书上的人是真的,文章是真的,但编辑肯定没有上过清北。或者说,编辑或出版社心里清楚,这些书一定要卖给那些只是做做清北梦,但肯定上不了清北的学生或家长看的。
这些书统一口径提出的理论,不仅是粗糙的、鸡汤的,而且是错误的。
其错误的形式正如男孩制定的计划。
有这种心态的孩子,就算不小心进了清北,大概率是,很快变成路人甲。
那么,清北的优秀学子是如何制定自己的计划呢?
有一种人是这样的。他们想成为这样家那样家,最低调的理工科说法是,为人类的智力做点贡献,最高调的人文想法是,有勇气地得度一生漫漫黑暗。上清北,不过是这条路上的一个站,或者达成某件事的一个手段。在确定好这个终极的人生追求之后,上不上清北已经并不重要了。也就是说,随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