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是一部改编自美国悬疑影片《十二怒汉》的国产电影,描述了一所政法大学西方法律课程的一次特殊补考,由学生们扮演法官、律师、检察官,由12位学生家长组成陪审团,围绕近期真实发生的一件“富二代弑父案”展开了一场西方法庭的庭审模拟。封闭的空间,12位职业、性格迥然不同的父亲,在判定富二代有罪或无罪的结果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而在讨论过程中的矛盾激发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每位父亲背后的故事,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经过老戏骨们精彩的演绎,成为这部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讨论中,每个人作出的无罪或有罪结论的理由,是跟自身的经历、情感共鸣有直接关系的,这就像当今的网络环境,在面对一件新闻事件,每位网友的评论,甚至是定论,也都与自身的认知、经验、思维水平有关系,最起码与当时的情绪有关。正如电影中所表现的,在西方法律制度下,陪审团给出的结论,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命运,甚至是生死,而现实社会中,虚拟网络下,网民能否真正代表客观的民意呢?网络上的舆论走向,网友的评论意见,是真正的客观分析,还是人云亦云、义愤填膺的一边倒呢?就像影片中的嫌疑人,年轻的富二代,陪审团的大部分父亲都认定作为一个富二代,他肯定会杀人,证人也因为过去听到过父子的争吵,想当然的认为凶杀案一定是富二代所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影片中的陪审团决定着嫌疑人的命运,而网络社会中的每一位网民,也决定着现实社会的风气和稳定,一句话说出口,听似无足轻重,一行字敲打出来,看似无关紧要,但是,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同理,点滴的网络行为如果来源于不负责任的谣传或是癔语,传播了负能量,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刮起负面风暴,将一切与之有关的人和事统统卷进漩涡。影片的最后,在陪审团讨论中起到正面主导作用的学生家长回到现场寻回自己的工作证,工作证上显示了他的职业:检察官。有人觉得这个情节设置是一个bug,也有人觉得非常有必要。我认为,这是一个总结性的情节,若非一位检察官,有职业的敏感度和责任感,怎能在讨论中排除万难,将陪审员的表决由最初的11有罪1无罪,纠正为最后的统一意见:12人全票表决无罪。虽然这只是一场大学的模拟庭审,却折射出了12种人生,以及在自身独有的人生态度之下,因责任和公平而最终接受的一场“真相”的洗礼。
骆驼影评之《十二公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