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文综组在尝试把一些有价值的书籍推介给学生,以促使他们深入的阅读,这样就会在他们的思想里注入了一些重要思想,为长足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学期初,文综组四位年轻教师分四次讲解了《人类简史》,这是一部颠覆常规思想认识的著作,讲述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期,彰显了超越当下生活憧憬未来以及坚忍不拔的努力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按照计划,下一本书是《公正:该如何是好?》,这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给大学生做的讲座,我们的初一学生能理解吗?
犹豫中发现二班有个叫王倬昊的孩子在认真的啃读这本书,他开始也读不懂,但这种困难没能让他气馁,用他的话说:“很多地方我都读不懂,但我一气之下,决定重读。”别人都以为他会放弃,但没想到他说要重读。就是这种坚韧和执着,他坚决而顽强的拿下了这本书。
正是受这位初一学生的启发,我们看到了可能性,决定面向学生先简单的讲解一下,以帮助学生在暑假里挑战这本书。
时间赶到期末,各项学习都比较紧张,英语戏剧也在排练。什么时间召集学生做讲座呢?似乎只有大课间了,现在天比较热,学生们一般利用这个时间自由的活动,规定的运动量在体育课上都达标了,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采取自愿的原则,任何活动都要保证学生自由,这也是一种公正。但这样会不会对那些参加英语戏剧排练的同学不公平?对那些特别想进行课间活动的同学也不能算公平?
公正,该如何是好?
纠结没用,前提是没有时间可用了,如果此时不讲,对当下想听讲座的同学不也是不公平了?
那好吧,先开讲,如果有些同学需要,择机再讲就是。
我首先提取了书中与公正有关的几个关键词,比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康德的义务伦理观等,要是讲书中的内容,会破坏学生阅读的新鲜感,便决定借助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诠释这几个概念。旨在为学生阅读前先打下一个观念基础。
学生们如约而至。
开讲之前,史旌胜半开玩笑的说:“老师,你不是给我们洗脑吧?”他说完,歪着脑袋坏笑,并执着的看着我。
“如果哲学讲座是告诉你答案,那就不是哲学。我只是想激活你的头脑。”
讲座正式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了上述几个概念的内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顺手抓起桌子上的水杯开始通俗的讲解这几个概念:
我们在沙漠中迷路了,断粮断水,只剩下我手中的一杯水。怎么分配?
功利主义:要雨露均沾,每人一滴。
自由主义:水是谁的,谁有权分配,其他人不能褫夺水的所有权。
亚里士多德目的论:这杯水的存在,是为最需要的人而设,一定有最需要的人,比如那些濒临死亡的人。
康德的义务道德观:水的拥有者要本着内心的道德准则(善)支配水。
接下来展开《拯救大兵瑞恩》的情节:八个人去救一个人合理否?找瑞恩的小分队路遇敌人的一个暗堡,他们可以绕过去,但可能会给自己的部队带来重大损失,攻还是不攻,但攻可能会牺牲?抓获一个战俘,枪毙还是缴械放回?瑞恩被找到,但他的任务是坚守一座桥,他该跟着走还是留下坚守?
哪一个问题都不是简单的抉择?哪一种抉择都有道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观念挑战着这些人的判断,也挑战者面前这些听众?
没有对错,只有抉择。
没有利益,只有心中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