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梁宁,著名产品人,江湖人称中关村第一才女。
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百度顾问,曾任联想、腾讯高管,工作经历横跨 BAT,与京东、美团、小米等企业有长期深度交流。
《梁宁· 产品思维 30 讲》的 6个课程模块
1、同理心:看懂情绪,找到天分
2、机会判断:从一个 “点”,看到一个 “体”
3、系统能力:组建系统,制造确定和依赖
4、用户体验:让产品拥有效率、进行演化
5、创新模式:找到创新模式,发现新大陆
6、产品世界观
戳→ 第一部分:同理心:梁宁产品思维30讲 精华笔记 1/6
08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曾鸣教授《智能商业20讲》
1. 重要的战略判断框架
核心问题:
两个单位所附着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这就是我们要谈的点线面体。为什么?因为你再努力工作,你还是一个点。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
腾讯股票与北上广房子的收益,是因为这个点附着于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这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对于做投资来说,你需要首先选择某个正在崛起的大型经济体,接着去找一个领域,投它的成长周期。
基金经理会投资一个赛道上所有的产业。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赌单点,而是整个周期的收益。比如金砖四国的概念,是高盛公司包装出来的投资概念。他们要寻觅大型经济体的崛起,再从这种大型经济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 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他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如果要成为中产,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
比如持有腾讯股票10年,什么都不用干,10万变1000万。
那么成为富人呢?
就要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当你选择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你不但要投入自己的时间和资源,还要“忽悠”更多人,把他们的时间和资源一起投入进来,这也是说你要为更多的人负责。
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你面对的是什么竞争,是来自对手的竞争?还是来自趋势的竞争?
所以,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非常重要。你再怎么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选错了,都是白搭。
总结:
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
但你要想清楚:
1. 它附着在哪个面上?
2. 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
3. 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
4. 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
更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
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但是要想清楚,这个点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他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在沉沦?
做产品开始的“点”,应该是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而不要憋大招,这样其实很难持久。
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其实得不出本质的结论。 不如花时间,从这个“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个“点”下面的大框架——“线”、“面”、“体”。如果只想拥有一个点的当下,基本上是守株待兔。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兵法》
做关键决策的时候,不应被心智的情绪、潜意识、集体人格所干扰,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自己情绪的电,去看到线的方向,预测这条线的周期,明确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在哪个面上被赋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09 机会判断:找到 有势能的趋势
每个人现在呈现的样子,其实都是自己过往所有经历的累加。
有句话说:“你的样子里,有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
从你做得到的“点”出发
世上的机会千千万,应该从哪个“点”开始呢?
和相亲一样,从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不要憋大招,自古长考出臭棋。
你要看到这条“线”,而不要纠结于当下的“点”。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其实得不出本质的结论。 不如花时间,从这个“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个“点”下面的大框——“线”、“面”、“体”。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位置不同,势能不同。
当你观察一个人或产品机会时,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石头。你是要拿着这块石头站在原地,还是爬上山顶把它推下山去成为千钧之势?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这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作为一个CEO,你不应该天天对自己的团队和员工不满意。你应该去找外部势能,为你的组织赋能。今天能跟着你干活的,都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的员工。
总结:
你在做关键决策的时候,不要被这些小情绪干扰。你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你情绪的“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你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哪个“面”在给你赋能。
你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重要的,不要过于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但这确实很难。比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为了把自己训练得客观,用了一生的时间。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分别涵盖投资选择,个人成长,相亲选人,CEO 正确看待人才的点。
总结如下:
1、易到作为成立于 2011 年的第一家网约车公司,周航对于点和体的判断眼光非常之前瞻了,但最后为什么却失败了?
2012 年移动互联网元年,网约车公司瞬间出现上百家。风口之处,VC 云集,这是铁律。但周航,拒绝了送上门的腾讯,阿里,于 2014 年选择了携程,2016 年易到卖给乐视。周航和易到的败局在 2014 年拒绝腾讯,阿里,选择携程时就已经写定。周航看到了点,看到了网体车必将兴起的势能体,却没有选择好移动支付的线和面。
2、优酷上市到了一个周期要给投资人回报,减少了版权购买,爱奇艺抓住机会大量购买版权,只用一年超过了优酷。但其实背后的点线面体逻辑是百度对爱奇艺的高效流量和机房 IDC 能力的线面上的赋能。
3、个人成长:只关注当下的点,永远有比你腹肌漂亮,比你学识渊博,比你行走的路多...... 如果为自己布局了成长的线面体的话,就会知道你当下的这个点只是当下的这个点,在你为自己设计的成长的线上,你会是流动上升的,我们来年见,我们十年后再见...... 另外就是,你目标远大,但也要找对当下就可以即可开始行动的 “点”,马上行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永远比 “憋大招” 有效。
4、相亲选择伴侣:只看到当下是不是有房有车其实就是仅仅关注了一个点,要去选择那些工作在势能强劲的经济体上公司里的优秀人才,比如 BAT 的码农,比如独角兽的早期员工,他们在强劲上升的线面体上,个人的点再比较有才华比较努力,那么几年之后房车钱就是必然之物。
5、公司 CEO: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大家都常常在讲人才选用的重要,但马云为什么在 500 元月薪的时候就可以吸引到蔡崇信主动加入,就是因为首先他自己这个点有强大感染力的势能,他为事业所散播的线面体可以承载足够多和远大的梦想。同样,埃隆・马斯克为什么可以吸引到那么多大佬投资?
10 痛点 痒点 爽点都是产品的机会
痛点
是恐惧。
张太太没有自已的时间,时间全部被孩子占据了,能不能有一款产品解决张太太的问题?这不是她一个人的痛,这是一群忙于家庭生活的、大多数女性的痛。
这是痛点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中间没有恐惧。
爽点
是即时满足。
痛点,是做产品的抓手。另外一个做产品的抓手,是爽点。
什么叫爽点
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 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你看到了张太太不爽的状态,但是如果你没找到让她即时满足的方法,那么你依然没有找到这个产品的切入点。
为什么?
因为自我实现其实是一条漫长而痛苦的路,人的本性是懒惰的。你看到一个人展现出了勤奋、规整、自律,其实这是被一系列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才会呈现出那个样子。
如果没有恐惧追着,没有爽点这种满足感来持续喂养,只靠一个App帮助女性实现自我,那可以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个不痛不痒的产品。
痒点
是满足虚拟自我。网红产品们靠的是痒点。
什么是虚拟自我?
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比如,我们看偶像剧,追星,看网文,看英雄故事,看网上的名人八卦,看名人的创业故事、成功神话。
你是在热追他们吗?不是,你情不自禁投入到关注的内容,是你的虚拟自我,是你自我想象的一个投射。
网红电商的本质
网红为你营造了虚拟自我的生活,是大家理想生活的投射。我们购买网红的东西,就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虚拟自我。
比如,淘宝第一网红雪梨,在谈她的运营经验的时候说,为了营造更好的形象,每次为新款的衣服拍照,只有45公斤的雪梨要提前一周节食。你在微博上看到的那种非常“随意”的街拍照片,是她用10天时间拍摄,然后挑选和修图运营出来的产品。她要用她的照片,为粉丝营造出一种生活场景,她说: “你卖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
雪梨的粉丝成套地买雪梨的穿搭,她们买的不是衣服,不是基于功能性的需求,不是天冷了需要一件衣服保暖。而是我要穿雪梨在巴黎穿过的那件衣服,穿上雪梨的衣服,她们就会觉得自己部分地过上了雪梨所营造的生活。这就是一种虚拟自我的实现。
什么才是一个产品的入手点?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这个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比如说,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饱了”和“吃得很满足”,这是两个概念。
吃个馒头能饱,但是仅仅是满足了功能需求,不能支持好产品的概念。
酣畅淋漓地吃一顿海底捞火锅,大汗淋漓,感觉爆爽。这就抓住了爽点,这是好产品。
怕吃火锅长胖,抓住这一点的恐惧,抓住痛点,也有产品空间可以做。
或者还可以做一个美美的网红餐厅,像雕爷做的薛蟠烤串。用户点一份干冰爆米花,吃一把,两个耳朵往外冒干冰的白气,人人都会拍张照然后发朋友圈,这是痒点。
吃顿饭,其实也可以有痛点、爽点、痒点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来做产品。
11 两套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
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养羊,所以我先要有第一只羊。
如果这一只羊能够在我的草地上活下来,玩得很好,那么我的草地就是没问题的,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羊多了,你就会发现头羊才是关键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只头羊可以管一大堆羊,你就不用管了,那些小羊就不用管了,头羊都会管。
只要有头羊,羊群就可以聚集。
羊多了就会有狼,狼多了,我就把羊圈起来,然后向狼收费。
几个用户画像:
第一套用户画像:第一只羊、头羊、狼。
所以测试你的产品,其实你不需要其他的条件。
首先要有第一只羊。
这只羊在这里过得很好、玩得很开心,它得到了即时满足;这时可以引入更多羊,也就是产品可以推广了。
第一只羊能否活下来(留存)取决于草地(产品)是否有问题。
做产品需要磨炼自己的心力,让你的心非常硬,不能自欺欺人,不要骗自己感觉良好。不要觉得万一去推广时会有其他的羊喜欢。
第一只羊是最关键的角色。你找到了这个用户,他可以在你这里得到即时满足,玩得很开心,那么针对这只羊,针对这个用户的同类用户去做推广,你的产品就可以被快速地推开。
当然也可以为了留住第一只羊使用大量资源,但这只能暂时把这只羊留下来,并不代表着草地状态良好。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自己草地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角色是头羊。
比如说论坛的版主、YY公会的老大、微博的大V、重度用户、淘宝的店主,这些都是头羊。
整个生态发展到最后,最核心的就是头羊。
整个企业的资源核心就是要去维护头羊,只要有头羊就会有羊群。有时候小羊叫一叫表示不满,我们根本不用管,因为企业资源有限。当你的草地上出现了头羊,头羊开始自己管羊群的时候,这代表着自组织的开始,你开始拥有了网络效应。
曾鸣讲的《智能商业20讲》,其中说到了未来商业最核心的双螺旋:数据智能和网络效应。
Uber、滴滴都是一家公司直接服务每一个单点司机,所以Uber、滴滴不存在自组织,也没有网络效应。
当你要评估一个产品或者一家公司的网络效应有多大时,一个非常简单的评估方式就是数一数它有多少头羊。
摄影网站叫蜂鸟BBS,它大概有50个版主,所以它有50个头羊;
BBS——天涯,最少有5000个版主,所以它至少有5000个头羊。
这样一对比,你就大概知道,天涯的网络效应肯定是远远大于蜂鸟的。
百度贴吧有多少版主,就至少有多少头羊;
淘宝上有多少卖家,就有多少头羊。
那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百度贴吧和淘宝,它们的网络效应其实是巨无霸级的。
第三个角色:狼
羊多了就会产生狼,狼是被收费者。(淘宝京东中的商家)
对于B2C的企业来讲,如果你是向B端收费,那其实狼就是B端。都是向上游挣钱的,所以商家是狼。
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不是在B端,而是在C端,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腾讯也会把少量的羊卖给狼,但是它主要是靠剪羊毛成为一家巨大的公司的。
草地、第一只羊、头羊和狼就是一组经典的用户画像。
基本上所有玩互联网网络效应的、玩社区的,都用这一组用户画像去开启他的生态体系。
第二套用户画像—— 大明、笨笨和小闲
1. 大明
大明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大明用户要的就是价格和效率。他没有忠诚度。(京东、百度)
男人买衬衫就是大明,或者男人买一个手机或3C产品,他就是大明。
因为他对他要的东西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他要寻找的核心是价格或者硬货。
互联网产品中,大明最依赖的工具是搜索,因为他对自己主动要找的东西是非常清晰的。
最早的互联网电商都是依靠大明用户开始的。
大明用户极其简单,他要干的事情就是两件:
一、搜索自己要的;二、比价格。
2. 笨笨
笨笨是有并不明确的需求的人。(小红书、淘宝)
小红书,它就是一个经典的服务笨笨的应用。淘宝,尤其是智能化升级之后的淘宝,更是服务笨笨用户的。
京东有一个很强的产品目录检索,小红书没有这个功能。而且小红书搜索任何一个结果都会出一大堆产品,你想要用关键词过滤掉?
做不到。为什么?故意的。
因为女孩儿的目的不是要有效率地、快速地找到自己要的东西,而是想东看看、西看看,看看有什么她不知道的,有什么她没见过的,看得多了就会忍不住买一样。
最后买的东西和她最初想要的东西相不相关,这不重要,这就是笨笨用户。
马云说淘宝是一个娱乐公司,为什么?
因为每天晚上都有2000万的女生在淘宝上逛,什么也不买,就是逛。
如果笨笨决定了要买什么产品,那么下一秒有70%-80%的概率,笨笨就会变成大明,然后开始去追求价格。
一个经典场景是我在豆瓣东西上找买东西的灵感,接着到淘宝上去找最便宜的一件购买。
3. 小闲
没有消费需求,来打发时间的。(游戏、视频、社区)
腾讯服务小闲。
QQ聊天是因为闲,微信刷朋友圈还是因为闲,你玩游戏依然是因为闲。所以你在任何一个闲的时候,打开腾讯的产品一定可以帮你杀时间。
所以腾讯的用户往游戏和视频去转化,转化率就会非常高,为什么呢?因为用户玩游戏也好,看视频也罢,其实他都是因为闲,是沿着小闲既定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路径发展下去,继续打发时间。
但是如果你要让腾讯的小闲流量转化为购物的电商,效果就很差,为什么?因为场景不对。
一个人到这来是来打发时间的,如果你突然让他买东西,他会觉得他心理建设没做好,他没有这个预期。其他服务小闲的社区,比如说天涯、豆瓣、蚂蜂窝,用它们的社区用户去做产品的交易导流,效果都挺一般的。
大明、笨笨、小闲,你就会发现,互联网的BAT就是服务这三类经典用户涨起来的。
百度服务大明,你要什么说清楚,我帮你找;
淘宝服务笨笨,没什么事你就上来逛吧,有层出不穷的东西给你看;
腾讯服务小闲,闲着没事的时候,打开腾讯的任何一个产品打发时间。
这三个用户和草地与羊的关系是什么?
大明、笨笨和小闲都是羊,想服务哪种羊,则要按照不同羊的需求去制作产品。
具体到痛点、痒点和爽点,要让不同的羊按照他的心理预期,吃一口草,如果吃的开心就再也不离开了。
12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场景=场+景
场是时间加空间,景是情景和互动。
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不同场景下发生的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策划产品时要把它的消费场景考虑进去。
如果架构的场景不能影响别人的情绪,不能形成对别人情绪的触发,就不是一个场景。
场景的核心是要触发用户情绪。
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互联网商业三个核心词:
产品、流量、转化率。
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本章小结
规划一个产品,需要考虑的七个问题:
一、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痛点、痒点、爽点)
二、为谁解决的问题?用户是否能得到及时满足?(用户画像)
三、为多少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市场规模)
四、目前人们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竞品分析)
五、为什么我的竞争方案可以胜出?(不能简单地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六、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场景)
七、当用户遇到问题,他会先想到哪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