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啊,同学都报十个八个补习班,我天天在家听相声,央三下午三点多,一播播到吃晚饭。
听苏文茂的《歪批三国》时,第一次发现文字的乐趣,那时年纪小心气躁,《三国》没读下来,《歪批三国》能背大半。
因此从来都不觉得相声是低俗的东西,它可以雅,雅且有趣。
后来郭德纲冒了出来,一时风头无两,一票难求,但是紧接着就被“反三俗”了。
郭德纲天赋高、功底厚、脑子快,偶尔加点料,似乎也能接受,毕竟他同辈的相声艺人很少有这么活泛的,用他自己话说,“都是同行们的衬托”。
再加上谦大爷实在招人喜爱,永远宠溺地看着老郭使坏,偶尔反击但必出金句,比偶像剧腹黑总裁还苏。
这一对黄金CP替我缓解了很多压力,还没花一分钱,优酷会员除外。当然了,这也是应该的。
郭德纲传统曲艺的底子很厚,但他的徒弟们不是。哪怕一季综艺只捧一对徒弟,也乏善可陈,听多了腻歪。
小岳岳贱萌可爱自成一派,但文化水平制约了他更高的发展。他膨胀了。他亲口承认过,老郭也批评过。
在B站里有段视频,观众在下面插嘴,他不高兴地批评起观众来。虽然嘴皮子利索,批评也能抖几个包袱。
但,不是说好了“观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么?
当你们功成名就,携父母同游,文化不高的父母给你们丢了脸,你们会在大庭广众下训自己的父母么?
话很好说,也很好听。但是做到了才算实在。
说到底还是“暴发户”心态。希望小岳岳能尽快在文化上富起来,毕竟我还挺喜欢他的表情包的。
剩下的那几个就更乏善可陈了。
要不就是把“打哏”用到招人烦,被称为“夜店相声”。说相声不如跳舞,三里屯在不远处。
要不就是全部听完了,没一个梗能乐的。沉默,尴尬。尴尬得地像一座冰山,能把泰坦尼克撞沉没。
徒弟们的相声不好玩,加了太多现代文化的添加剂。比俗更可怕的,是无聊。
人们总说传统文化是糟粕,但我觉得,微博上80%的热搜和段子,比糟粕还不如。
围观郭曹之争,我最大的感想,就是背书太重要啦!传统段子里的典故,文法,音韵,背多了自然耳濡目染。
这是曹云金的基本功,也是每一个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曹云金的段子我听的不多,但“德云四少”毕竟也辉煌过,至今仍留在无数人记忆中。
刨去事实真假,因为无从辨别,曹云金的驳文写得好。除了自身文笔外,细节丰富,情感真挚,让吃瓜群众们看完就倒了戈。
老郭的家谱字字诸心,徒弟的驳文句句见血。老郭想诸徒弟的心,而徒弟说流的是自己的血。围观的人看的始终是个热闹。
封建大家长大多如老郭,但这不能证明传统文化整个都是糟粕。只能说现代人太精明,糟粕对自己有利时,就把糟粕提出来,告诉你,传统就是如此,所以你也必须如此。老郭说过,“说相声的盼着死同行”,挺有意思的一句话。
看起来我们更应该反封建,期待郭于出个《我要反封建》。
优酷的会员,我还是会充的,因为别的综艺更无聊。郭德纲我还是很爱看的,直到有人超过他,德艺双馨。
有人说,相声是穷人听的玩意儿,穷开心嘛,荤段子太多,上不了台面。
其实小剧场里还是有很多好东西的。天津小巷子里的那种,比优酷会员贵点点儿,比德云票价便宜多了。
真的,基本没什么荤段子,也不会满台打滚。毕竟,打滚之类还是四川的滚滚比较正宗。
在我来北方上学之前,本以为相声真的快断气了,多亏老郭力挽狂澜。
去听过小馆子以后才知道,老艺术家和他们的徒子徒孙们,精气神儿还是不错的。
观众不多,图个糊口。但艺术素养在那里。
无论是老段新说,还是流行元素大杂烩,传统文化的底蕴在那里,传统艺人的精气神儿在那里。
来自南方的业余票友表示,这才是我小时候喜欢的味道啊!
对这些传统艺人来说,红不红有什么重要,人少一点有什么不好。这么破的小馆子,依然能把观众逗笑,用一种更体面的少加料的清淡口味。
毕竟,再下里巴人的艺术,也是有资格被当作理想来追求的。
围观个吵架,这么多感想。突然觉得自己挺八卦的。
但是作为一个喜欢“文哏”的相声业余爱好者,看着这一水儿的“相声本来就俗”,觉得忍不住。
我嘴碎,再补几句。
一、郭德纲的为人不等于郭德纲的相声。
二、郭德纲的相声不等于中国的相声。
三、“传统文化有糟粕”不等于“传统文化是糟粕”。
纵然老郭让更多人爱上了听相声,但是正如大学扩招会带来文凭贬值,水加多了,原本可以吃的饭就变成了粥,原来想吃饭的人可能就吃不上饭了。
非常感谢郭德纲,但是真的不必跪谢郭德纲。
可以不喜欢相声,但是真的别说相声是糟粕。
王尔德说,“在美的艺术中发现丑陋含义的人是堕落的,堕落而不迷人。”
虽然相声不是光用看就能发现美的艺术,但如果一个人只能记住里面那些三俗的桥段,感觉是挺不迷人的。
但是,请记住,俗的是你,不是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