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顾晓虹
01
周末,和孩子一起参观了NASA《星球奇境》的展览。
讲到NASA,你们会想到什么?
宇宙飞船、AI机器人、太空探险还是各种前沿黑科技?
《星际迷航》、《太空救援》、《星球大战》、《银河护卫队》?
是的,孩子和我很还没参观,就浮想联翩脑补了各种好莱坞大片的场景。
星球奇境官宣:
《星球奇境》是由美国太空火箭中心联手NASA马歇尔官方游客中心一起开发,除了有迷人的视觉体验,还特别为孩子设计了互动实践。
买家秀报告:
我是周末带孩子参观的,虽然不至于像迪士尼那样,需要排队进场,但是人流还是蛮大的,如果家长能够自由安排时间,可以选择错开人流高峰。
这是展馆的主KV
登月简史
宇航员就是太空里的超级英雄,这两套宇航员装备,备受瞩目。左边的这套是NASA新款火星太空服,右边的这套是已经退役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太空服。
儿子刚看到时格外害怕,紧紧抓牢我的手,后来大概发现“太空人”不会从玻璃橱窗冲出来,才放心大胆地走近细看。
NASA和美国太空火箭中心的原版高精模型,材料主要是铝箔和塑料,动手能力强的小朋友完全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
原谅我对这些飞行器的名字和功能已经记不清了,但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个大约6、7岁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充当了我们的小小解说员,他对这些探测器的来历、探测的行星如数家珍。
遇到牛娃,我赶紧向他妈妈讨教:“学校了有教这些知识,还是你给他读了相关的科普绘本?小朋友懂得真多!”
“都是他自己感兴趣,从小就喜欢这些,专门找和太空有关的视频、故事、书本看,我们就带他把上海的科技馆、博物馆都刷了个遍。”
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哇。
全息操控台
这几块科幻酷炫的屏幕是9大行星的全息操控台,屏幕记录了行星的各种参数、各角度图片。
小朋友可以像玩平板一样,放大、缩小、看到行星的每个细节变化,、感觉宇宙尽在掌握。这个互动体验区,大人孩子都玩得很开心。
没来之前,我也做好了准备,吃吃喝喝玩玩转转就game over。
但是这个展览,让我感觉到策展人用心地把科学的元素和孩子做了连接,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玩中,得到学习和体验。
你们知道9大行星的重量吗?不知道,忘记啦,没关系,你只要试着拉下每个太空包。
最右边的水星包裹密度最小,重量连三岁孩子都拉得动,而左边的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密度非常大,重量连家长也提不起。
所以,科普教学,不需要你一遍遍教给孩子,只要让他们轻松地实践一次。
02
有些家长会说:孩子这么小,他们看得“懂”展览吗?
如果你觉得看展的价值只是获取知识,那么小学阶段前的孩子的确什么也看不懂。
但如果你觉得让孩子感受美好、体验多样是有价值的,那么当孩子沉浸在那样的环境中,他们是懂的。
格式塔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幼稚的科学家”。即孩子在碰到新发现后,自己总会想方设法来解释这个发现,即便这解释与真实情况没有任何关联。
所以,当他们感受到展览中每一处的不可思议,就会不断的向你发问:
“为什么是这样?”“那个是什么呢?”“怎样才会形成这样变化?”
随着家长有技巧的引导发问,他们还会不由自足地思考想象背后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03
孩子2岁后,我带着他刷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展览馆、博物馆、艺术馆。
虽然一开始,“熊小孩”不守规矩,大喊大叫让我很苦恼,但同时这也成了我沟通管教孩子的一次机会。
图片来源网络
为免孩子因缺乏兴趣,而在展馆里调皮捣蛋,我的3个解决方案是:
1、耳濡目染、兴趣出发
在参观NASA的展览前,我多次给他讲过“太空主题”的绘本。
他自己也非常的感兴趣,在美术课上,用小叉子在沙画纸上,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太空和行星。所以这次展览,对他来说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体验。全程注意力在线。
2、观察感受,联系生活
除了绘本上的知识,孩子对太空星球有限的认知,仅限太阳、月亮和星星。参观过程中,他会一直问我:“这个是太阳吗?那个月亮吗?哪个是星星?”而我要做的则是:联系生活的经验,向他启蒙未知的世界。
3、想象思考,创意思维
孩子是最热衷做白日梦的,他们会从一个现象不断发散联想变形到不同的变化,这培养的是想象力。任何的创意发明都需要把想象合理化,可操作。让孩子用积木、绘画、故事来描述他的宇宙太空。
总之,展览给了孩子更宽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深度的思维,
逛展览不仅仅是你和孩子的休闲方式,也是属于你们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