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作者为通识教育战略研究院院长,通识教育智库研究员。钱学森教育“世纪之问”的研究探索者,中国青少年精英教育的倡导实践者。如对本文感兴趣,可添加15821775862(微信及微博:通识教育战略研究院),填写精英教育研讨入群。
中国足球一直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从上世纪90年代通过上海大众牵线搭桥,引进第一位外籍德国教练斯拉普纳开始,中国足球为了打入世界杯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在这将近三十年里,除了2001年前南斯拉夫籍教练米卢历史性地帮助中国足球队打入过一次世界杯赛之外,其他时候中国足球都在亚洲出线赛中遭到淘汰,甚至有多场比赛输给了民不见经传的小国家。
中国足球的现状令人担忧,甚至让很多球迷感到绝望。中国足球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与中国这样一个位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完全不吻合,可以说中国足球是中国少数几个还处于跟世界潮流不接轨的产业领域。
2018俄罗斯世界杯,中国又一次毫无悬念地成为旁观者。笔者作为一名国内新兴智库的创办人,也是一位中国普通的男性,为止深感汗颜痛心,同时也深以为自己有责任为国家献计献策,针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战略规划思路和具体可行性的操作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本身并不是足球圈内专业人士,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外行。从身边的人对自己关于足球知识和现状的了解程度,可以归类于“伪球迷”的行列,对此笔者没有任何异议,事实确实如此。当然,对足球本身笔者并没有很大的热情,但如果这件事牵涉到重大的国家发展利益,那么足球作为一种研究目标课题本身,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笔者的视野中被加以研究分析。
这正是笔者比较擅长的方面,中国人始终有一种心理误区,会想当然地认为具体的事物是靠专家和内行来决定的,外行是不太可能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的。但是,万事无绝对,有时当内行和专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倒是需要放下架子多听听外行的想法,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给自己带来点新的思路。这是因为有时外行看问题的角度和视点,恰恰能看到内行所看不到的东西,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笔者对足球的认识说来话长,应该是读小学的时候,从喜欢看足球,平时经常买足球报的叔叔那里得到的最初教育启蒙。那时,看到一群叔叔们经常围坐在一个自己组装的12英寸黑白电视屏幕上观看足球比赛,笔者也混迹其中,客串做个茶童蹭点瓜子零食之类的。说实话,当时真的对足球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是觉得一群人看着电视荧屏中的另一群人围着个球到处乱跑,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时大喊大叫,感觉怪怪的。
观看球赛的过程中,足球本身并不吸引我,倒是每个人的神态是笔者比较喜欢观察研究的。长大后,经常听到有人因为中国足球队输了关键场次最终没有出线,气得把彩色电视机从楼上摔下来砸碎了。还有球迷发誓终身不看中国足球了,但每次有中国队比赛,还是食言继续为中国队加油。
可惜,几乎每次都是从希望开始,以失望结束。当时,我的感觉也是很无奈,虽然自己的感受没有那么的强烈,但中国球员的表现也确实让人感到沮丧,怎一个“臭”字了得。
如果说人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甘于做一个快乐的“伪球迷”,那么有一小段时间算是一个“真球迷”的阶段,那就是工作之后的单身时期。年轻就意味着整天精力充沛,那个年代又不像现在这样休闲娱乐丰富,除了经久不衰的异性话题之外,自然而然足球就成为了年轻人圈子里消耗精力的主要话题。
平生看过唯一的一场球是在上海虹口足球场看的上海申花队对阵不知道哪支球队的比赛,依稀记得好像是大比分赢的那场。没办法,“伪球迷”就是伪球迷,除了还能把名字和球员的脸对上号之外,从来就不记得具体的比赛双方和进球数,就这点来说朋友给我的评价是中肯客观的。
但是,有一点是我特别擅长的,就是研究分析每场比赛的对阵双方实力和竞技状态,从而推算比赛结果。这个本领是经过客观验证的,大部分结果还是比较接近前期预测。虽然基本上每次的预测都被朋友圈嘲笑讽刺,但结果都打了他们的脸。特别是预测的结果是他们特别看好和喜欢的球队输了,而且还是被我精准地预测出比分,看到他们有点像霜打的茄子蔫了的样子,感觉特别开心,这也是我继续作为一个快乐的“伪球迷”的心理动力吧。
自从结婚成家后,我也慢慢淡出了这个朋友圈,很多朋友也因为家庭生计奔忙,加上中国足球始终表现不佳,也慢慢不关心足球了。每年偶尔的聚会,话题也总是离不开孩子教育、工作压力、买房这类的现实生活。这个时间段差不多有个十几年吧,虽然只是不经意地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时获得一些中国足球的进展情况,但足球肯定已经淡出自己的视野,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
当中国足球再次进入我的视野关注范围,那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也是中国队连小组赛都未出线,再次无缘世界杯,突然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要我用点心思去想想该怎么办。就这样,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乘闲下来的时候抽空想想,只当是作为一种精神休闲的方式。有那么一天,突然找到了灵感和思路,也有了强烈的意愿把想法变成文字,这才有了下面的这篇文章。
前面说了一大堆,其实是想打个伏笔。其实我想说明为什么一个如此资深的“伪球迷”有资格可以探讨中国足球的战略规划问题。这在正常人的思维里简直是无稽之谈,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笔者在这里要说的是,这是可能的,而且没写之前就知道要么不写,决定写了就一定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
虽然笔者主要是研究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指通识教育的这块。但是,理论上研究通识教育的研究者,也具备研究一切学科领域的能力基础。除非研究者本身不关注这个课题,只要所关注的课题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再加上研究者本身具备最基础的认知和知识体系,那么让一个“外行说出内行的话”也是完全可能的。这就好比通识教育是构造精密的“工作母机”,通过这台“工作母机”理论上是可以制造所有的精密制造设备,这个范围可以是大到航母,小到半导体芯片的任何产业领域。
之所以笔者要花如此大的篇幅做一个读者阅读的前期热身介绍,主要是为了让大家理解,为什么笔者可以不务正业,突然关心起跟自己的专业看似不怎么相关的话题。其实,任何产业领域都是和通识教育理念相关的,差异只是在相关系数上有高低之分。教育是所有产业领域的“工作母机”,精英教育是最为精密复杂的“工作母机”,有了这个我们就可以去研究一些特别复杂的战略性问题,比如中国足球、芯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等,无所不包。
好了,前面所说的是笔者所写的文章中,最长的一段引言,接下来我们开始进入正题,中国足球接下来何去何从?脚下的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