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依带大家去回味那些消失在街头的老手艺!

那些年,小卖铺的冰柜还按角卖,锅坏了可以上街边修,刀钝了找磨刀师傅卖了,房子漏水了找街上修瓦片的……而现在这些老行当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但是那些老手艺永远记在大家心里。今天爱之依带大家去回味那些消失在街头的老手艺。

一个人,挑着扁担到处游乡,吆喝声一喊,便会有许多人围拢过来,仿佛他们走到哪里,那种热闹的场景就会跟到哪里。这就是过去民间艺人与货郎谋生的场景,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就连那嘹亮的吆喝声都是有腔有调。

经历过的人,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里面,因为那是我们曾经的生活。“磨剪子嘞戗菜刀”,当这一声吆喝响起时,可忙坏了家庭主妇们,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

谁家的锅坏了,就要用心惦记着,什么时候补锅匠来,听到吆喝声,赶紧拿着锅出来,把漏的洞补上。

爆米花,现在偶尔还能看到,但是不常见了,那时候师傅在哪,必定会围上一群小朋友,看着抬脚要踩了,赶紧捂住耳朵,“砰”的一声之后,爆米花就做好了。

曾经几时,拥有一支钢笔是一种时尚和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知识的代表,使用和修理往往相伴而生,在那个时代,修钢笔者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装备保障”。

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锔碗的匠人,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这是一门技艺高超的手艺,修复过得碗,必须做到滴水不漏。

修鞋修包的常见,修伞的几乎是很少见到了,一把伞,不管是坏到什么程度,就是只剩下骨架了也能给你修好。现在的情况是,家里的伞坏了,很难找到会修的人了,只能是丢掉再买一把新伞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技艺没有了用武之地,或者不能再作为谋生的手段了,就会慢慢没落。我们的耳边不能再想起那嘹亮的响声,我们的身边再也看不到那些忙忙碌碌的身影。

我们固执地去用影像、镜头、笔与书籍,甚至是手机去记录他们,记录那些仍旧或已经消失了的手艺与匠人,努力的让他们受到关注,拾起人们的记忆,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人,也是一门活着的手艺,甚至是一门艺术。

更多传统老祖宗手艺请关注小编(爱之依),带你了解非遗文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大说:她(老二)把我妈妈抢走了,都没人照顾我了
    卿本佳人06阅读 1,371评论 0 0
  • 去办事,一窍不通,办完事,豁然开朗。果真如此吗?假若再让你办一次,道出个一二三来,这才谓之得道。
    懈剩心阅读 1,833评论 0 0
  • 参加宇彤老师的声音训练课,干货满满,今天对于音调调值的学习收获很大。调值到位,说话才好听,才有起伏。跟专业人士学习...
    牡丹的味道阅读 1,534评论 0 2
  • 天下大势 浩浩汤汤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瘦马6阅读 1,6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