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参加跳蚤市场实践活动有感

          昨天下午,孩子就读的学校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口才,提高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举行了校园跳蚤市场实践活动。

        我给两个孩子准备了十几本书,按老师建议的价格贴上标签,想让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书销售出去,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刚一走进学校广场,三个孩子就被热闹的叫卖声吸引住了,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参加这次活动的销售一方。由于来得晚了些,中心位置已经摆满了摊位,我们只得在外圈一个偏僻的位置布置好了摊位。

      孩子们很兴奋,拿着我给他们的零钱先在各个摊位逛了一遍,然后回到了他们的摊位前。老小才四岁,他无拘无束地在跳蚤市场里乱跑。两个姐姐稍显拘谨,不敢推销自己的商品,只安静地站在摊位前。环视四周,有的摊位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吃得玩得应有尽有。与之相比,我们的摊位的略显简陋,没有显眼的大招牌,也没有其他种类的东西,只有图书(因为当时老师发的通知上说建议以图书、手工作品、生活用品为主,不让售卖零食)。跳蚤市场里,小朋友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拿着东西挨个推销的,有用“抽奖”来吸引顾客的,有大声吆喝宣传产品的,还有“以物易物”的。

      我鼓励孩子们大声吆喝来推销自己的图书,但她们两个还是静静地站在摊位前,谁也不愿意吆喝一声。没过多久,她们便去别的摊位逛去了,我只好替他们看摊。我虽然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卖过西瓜,但也不是个擅长卖东西的人。索性就不吆喝了,站在摊位前用目光追寻孩子们的身影。这时过来一个小朋友,看中了一本《大侦探福尔摩斯》。书售价五元,小朋友还价到三元,我家老小看见人家把钱递给我,赶紧拿起书递给那个小朋友,别看人小,还真挺机灵。虽然两个老板不在这,但总算是开张了。

        过了一会儿,老大老二回来了,见卖了一本书,听说卖了三块钱,开始埋怨我售价太低了。我趁机给她们说:“你们不在,我不会销售,还是你们来经营这书摊吧。”她们只得站在书摊前,等顾客来。可能是书对孩子们吸引力不大,我们又不会营销,书摊前显得很冷清。我趁机她们说:“什么事情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亲身体会,尝试,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以后工作也是这样哦,要积极面对哦。”看她们似懂非懂,我便不再说话。这时,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过来了,她在书摊前蹲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孩子的书。两个孩子见状,赶紧拿起《绿野仙踪》给那位母亲介绍,还推荐说这是必读书目,这本书非常好看。那位母亲心动了,她买了《绿野仙踪》和一本动物小说。两个孩子很高兴,赶紧把书递给那位母亲。从孩子们的语言和神情,我能感受到她们卖书后内心的欣喜。平时,我经常给孩子买书,要卖这些书其实内心也是极其不舍得,她们对书的情感和我一样,宁愿收藏着也不想拿来跳蚤市场。正思考着,又有顾客来了。也是一位母亲,她看中了三本作文指导书。一看这位母亲就很注重孩子的阅读写作,她仔细翻阅着这几本书,确定要买后开始讲价。孩子忙着介绍书的优点,不想低价卖给她。我把决定权交给了孩子,最后孩子看那位母亲实在想要,就按她出的价7块钱三本卖出去了。顾客走后,俩孩子心有不甘,觉得那些书卖亏了。现在还剩六七本书了,她们也站累了,就又跑去其他摊位逛了。逛了一会,又回来了。这时,刚才买书那位母亲又过来了,她又看中了三本书,她还想以刚才的价格把这三本书买走。这次俩孩子不同意刚才那价格了,她们向这位顾客讲解这本书的优点,纸张,以及买时的价钱。我在一旁静静地听,让她们自己拿注意,最终她们按自己认定的价格卖了出去。看着她俩满意的神情,我心里暗自高兴,因为她们知道如何坚持自己的想法了。

      这是她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虽然刚开始她们表现得有些拘谨,但在经历了两次卖书和讨价还价后,我明显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虽然,她们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大声叫卖宣传自己的产品,但她们能意识到从顾客最关注的内容入手介绍自己的产品已经非常不错了。

        每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不能用别人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要改变,要成长,才能成长得更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