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
(公元前179年)十二月,下诏说:“法律,是治国的正义。如今有人犯法,已经治了他的罪,却还要把他无罪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也加以逮捕。朕认为这非常不恰当!废除逮捕亲人的连坐法令!”
[点评]
犯人犯法已经受到处理,为什么还要连坐到父母、妻子、子女呢?文帝废除连坐之法,停止犯人子女收为官府奴隶,是刘恒的仁慈,也是法律制度进步、文明的表现,真的要给汉文帝记一功,此后“缇萦救父”,文帝又废除肉刑,更应该在中国法制史上给汉文帝刘恒记上一大功。
三月,立太子母亲窦氏为皇后。皇后是清河观津人,出身贫贱,有一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幼年时被人掠夺贩卖,转卖了十几家,听说姐姐被立为皇后,上书陈述身世。窦皇后召见他,验问得实,于是厚厚的赏赐良田美宅金钱,与哥哥长君,都住在长安。周勃、灌婴等商量说:“我们的性命,以后恐怕在这两人手里。两人出身低微,如果不给他们谨慎的选择师傅、宾客,教他们学好,恐怕以后又培养出一个吕氏家族,这是国家大事!”于是选拔有节操品行的人,与他们同住。窦长君、窦少君也由此退让为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点评]
鉴于吕后专权,诸吕干政的历史教训,防患于未然。
下诏救济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穷困户。又下令:“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给米、肉、酒。九十岁以上的,加赐布匹、棉絮。所赐物品中,应该给米的,由县令亲自查看,县丞或县尉亲自送到。不满九十岁的,由啬夫(下级官员)、令吏送达。二千石官员(各郡郡长)要派人巡视,凡是没有按规定办的要责罚。”
皇上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召他来京师,任命为廷尉。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皇帝召见贾谊,任命为博士。
贾谊上书说: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衣食不足,还能天下大治,这种事还没有听说过。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田,就有人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就有人受冻。”生产需要时间,而挥霍毫无节度,则物资必然匮乏。古人治天下,虽然非常细小的事情,也考虑周到,所以粮食和物资储备非常充足,有备无患。如今抛弃农业生产,而从事工商的人很多,这是对国本最大的伤害;奢侈淫逸的风气,日日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是天下最大的祸患。这种事情公开横行,愈演愈烈,没人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倾覆,而没有人能拯救。从事生产的人越来越少,而奢侈浪费的人越来越多,天下的财产怎么够用呢!
汉朝立国,已经四十年了,政府和民间的积蓄,还是少到令人哀痛!如果长时间不下雨,人民就会惊恐张望;庄稼歉收,富人家里有存粮的,把粮食交给政府,换取爵位;老百姓呢,还是得不到足够的赈济,要卖儿卖女。天下如此危急,在上位者怎能不惊心呢?
世上有荒年,有丰年,这是天之常道,大禹、商汤也改变不了。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来赈济呢?如果突然边境有军情,数十百万兵马在前线,国家有没有能力供应军粮呢?如果兵祸、旱灾同时发生,天下财物用尽,有勇力的人,就聚集徒众党羽,到处冲击抢掠。老弱之辈,就只能易子而食了。这时候,法令政令,完全不能通行,远方的野心家,就要并起而争夺天下。到了那个时候,才突然惊骇,图谋挽救,还还得及吗?
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如果粮食多而财有余,还有什么事办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柔敌人,让远方归附,没有不愿意来的。
现在如果能驱使人民回到农田,巩固根本,让天下人各食其力,让那些工商业者和寄食于他们的工人,都回归农耕,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可以富国而安天下。陛下放着这样重大的事情,心怀犹豫,始终不肯有所作为,我很为陛下感到惋惜!
[点评]
这就是著名的《论积贮疏》,是贾谊23岁时给汉文帝的奏疏。《汉书·食货志》收录。贾谊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不像世俗之士一样,一味地粉饰太平;而是敢于正视现实,揭露时弊。他从太平盛世的背后看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在他向文帝上的《论积贮疏》中做了大胆的揭露,并提出了他的改革政治的主张。
司马光《资治通鉴》又全文转录,表现出作为封建政治家对这篇文章的高度重视。也是农业立国的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命脉”。可以说这篇文章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至今依然影响深远。不仅仅是国家和国家治理者,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观念。
皇上为贾谊的话所感动,春,正月十五日,下诏前往天子籍田,亲自耕作,为天下表率。
[点评]
历代帝王均有“亲耕”的仪式,都十分重视“劝课农桑”,应该是从汉文帝这次“籍田”开始的。
五月,下诏说:“古之治天下,朝廷有进善之旌,要向天子进言的,就在旌旗下说;又有诽谤之木,在桥头设木版,人民对政治得失有意见,可以书写在木版上。如今呢,反而有诽谤罪、妖言罪,这是让众臣都不能直言无隐,君王也听不到他的过失,这怎么能请来远方的贤良方正呢?从现在起,废除诽谤罪、妖言罪。”
[点评]
废除秦时的妖言诽谤之罪,开门纳谏,治国之道。
九月,下诏说:“农业,是天下之大本,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事业。而人民不事根本,而从事工商末计,所以生活才日益困难。朕深为忧虑,所以,亲自率领群臣耕种,以劝谕天下百姓,并免除农家今年一半的田租。”
[钱穆评论说]
战国以来的田租税率无从考证,从孟子总是呼吁什一之税来看,战国各国的田租肯定是超过十分之一了。汉朝的税制是十五税一,只收十五分之一的税,又减半征收,那是三十税一了。到文帝十三年的时候,干脆全免,至景帝元年重新再收半租。其间有十一年没有收田租,这是中国历史所仅见。
[点评]
如今中国已经没有农业税,农业不仅免税,还有补贴。国家岁入,全部来自工商业“末计”,这是古人没有想到的了。但是,粮食安全问题,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等等,农业是国本的思想,并未放松。
汉孝文帝的确是个身居高位却能够克勤克俭,不任性纵欲的皇帝,这一点很难得。这和汉文帝的个人品质有很大关系,也和汉初全国主流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氛围有很大关系。这种“与民休息”的不扰民的治国理念,既是对秦、先秦几百年的动荡征伐的自觉地“反省”,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必须。应该说,不仅汉文帝、高祖、吕后包括汉惠帝,萧何、曹参都是这一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他们都为“文景之治”这个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